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芳香烃A可以合成扁桃酸,也可以合成H。以下是合成线路(部分产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I、

II、

III、

IV、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且在苯环的对位上有两个取代基

V、E为一溴取代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扁桃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________;物质B的结构简式 ________

(2)上述①~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3)关于H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C.H与G都能与新制Cu(OH)2反应

(4)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5)X是扁桃酸的同分异构体,1 mol X可与2 mol Na2CO3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2:1,其结构简式为 ________ (任写两种)。

(6)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信息,写出由A和乙醛为原料(无机试剂任用)制备肉桂醛()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________

【答案】羧基、羟基 ①、②、⑤ AB (任写两种)

【解析】

A为芳香烃,在光照条件下可与氯气反应生成C7H7C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A为甲苯(),则反应②为氯原子被羟基取代的过程,B为苯甲醇(),根据提示条件可知,C中含有醛基,则结合反应③推出C为苯甲醛(),结合给定反应III可知扁桃酸的结构简式为:A合成H的路线中,先发生硝化反应生成D,因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且苯环对位上有两个取代基,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E为一溴取代物,则结构简式为:,E经过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的情况下,生成F,则F,再经过氧化反应生成GG,再结合反应III可推知H,据此分析作答。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扁桃酸的结构简式为:,则其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羟基,物质B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羧基、羟基;

2)根据分析可知,氯代反应、卤素原子的水解反应为取代反应,即①、②、⑤为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⑤;

3H,则

A. 苯环为平面结构,碳碳双键也为平面结构,则H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项正确;

B. H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同时含有羰基,可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故B项正确;

C. G,含有醛基,可与新制Cu(OH)2反应,而H中没有醛基,则不能与新制Cu(OH)2反应,故C项错误;

答案选AB

4)反应⑥是醇氧化为醛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X是扁桃酸的同分异构体,则其分子式为C8H8O3,不饱和度 = = 5,分子内含苯环,占据4个不饱和度,又1 mol X可与2 mol Na2CO3反应,则推知分子内含两个酚羟基,和一个醛基或羰基;又因为其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2:1,说明有四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且原子个数比为3:2:2:1,则其结构简式可以为:

故答案为:(任写两种);

6)采用逆合成分析法可知,若要制备肉桂醛(),则需要先制备苯甲醛,再结合提示信息给出的反应III便可获得肉桂醛。A为甲苯,可通过合成G的思路合成苯甲醛,即其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元素T、Q、R、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族序数相等。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依次为甲、乙、丙、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R的氢化物可以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B. 常温下丁的浓溶液可用T单质所制的容器来盛装

C. 丁的浓溶液与Q的单质加热发生反应,可生成体积比为1:2的两种气体

D. 甲、乙、丙、丁受热均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84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7

B. 第七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 35号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

D. 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s)+3B(g) 2C(g),下列说法说明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C的生成速率和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③气体密度不再变化;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⑤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C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A. ②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反应Ⅰ:ΔH>0,P2P1 B. 反应Ⅱ:ΔH<0,T1T2

C. 反应Ⅲ:ΔH>0,T2T1;或ΔH<0,T2T1 D. 反应Ⅳ:ΔH<0,T2T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纯水加热到95 ℃时,KW变大,pH不变,水仍呈中性

B.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平衡逆向移动, KW变小

C.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增大,KW不变

D. 向纯水中加入醋酸钠,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盐酸B.酒精C.CaCO3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管i溶液变蓝证明有I2生成

B. 结合试管iii中现象,可知2Fe3++2I-2Fe2++I2

C. 试管iii中溶液褪色说明I2转化为I-,此时I-还原性强于Fe2+

D. 对比实验I和试管iii中现象,说明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受浓度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的温度下,将2mol A3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1,在t0时刻,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是一个体积减小的反应,a=2

B. 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用上图表示

C. 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40%

D. 为提高A的转化率,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