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
假设1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2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3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实验过程】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的相关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提示:在答题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对应.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
 
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
有固体剩余,并有气泡产生 合金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
元素
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
 
,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
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
 
,再滴加KSCN溶液
 
往②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
 
溶液
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再加某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
【反思】
写出在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提出假设】: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过程】:检验铁和铜,应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然后在剩余固体中加入硫酸,溶液中生成氢气,且呈浅绿色,说明生成硫酸亚铁,说明含有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可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最后剩余固体为铜,加入硝酸,铜溶解,最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蓝色沉淀;
【反思】: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解答:解:【提出假设】: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有三种情况:除铝外可能含有铁、铜或二者都有,故答案为:Fe(或Cu);Cu(或Fe);
【实验过程】:检验铁和铜,应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然后在剩余固体中加入硫酸,溶液中生成氢气,且呈浅绿色,说明生成硫酸亚铁,说明含有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可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最后剩余固体为铜,加入硝酸,铜溶解,最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蓝色沉淀,则设计实验可为: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 2mol/LNaOH溶液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 有固体剩余,并有气泡产生 合金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
元素
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1mol/L硫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 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2mol/L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
往②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
2mol/LNaOH溶液溶液
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再加某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2mol/LNaOH溶液
1mol/L硫酸
2mol/L硝酸 溶液呈血红色
2mol/LNaOH溶液

【反思】: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难度较大,尤其是锌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运用,注意把握性质的差异分析分离流程为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3.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

(3)实验过程

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试题 题型:填空题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1硫酸、2mol·L-2硝酸、2mo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设计实验方案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3)实验过程
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提示】Ⅰ.在答题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对应;
Ⅱ.注意文字简洁,确保不超过答题卡空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2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3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3)实验过程
根据(2)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的有关问题。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剩余固体备用
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剩余固体备用
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可能含        (填元素名称,以下同)

往试管B中加入少许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先变黄色,加KSCN后显            
 
结合②可知,一定含      

往②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
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加NaOH溶液后有       
沉淀产生。
 
一定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实验题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  (3)实验过程

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