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9?东城区二模)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A装置未画出),其中A为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试剂从下列固体物质中选取:a.NH4HCO3、b.NH4Cl、c.Ca(OH)2、d.NaOH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现象如下:铂丝继续保持红热,F处铜片逐渐溶解.
(1)实验室制取A中气体时若只用一种试剂,该试剂是
a
a
(填备选试剂的字母);此时A中主要的玻璃仪器有
试管、酒精灯
试管、酒精灯
(填名称).
(2)A中产生的物质被B中Na2O2充分吸收,写出任意一个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或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或2Na2O2+2CO2=2Na2CO3+O2

(3)对于C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a.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b.工业上进行该反应时,可采取高压的条件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c.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之比一定是4:5
(4)请在下图坐标中画出C装置中反应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并在虚线上分别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5)待实验结束后,将B中固体混合物溶于500mL1mol?L-1 盐酸中,产生无色混合气体甲,溶液呈中性,则实验前B中原有Na2O2的物质的量是
0.25
0.25
mol,甲在标准状况下是
2.8
2.8
L(忽略气体的溶解).
分析:(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固体加热分解可以在大试管中进行;
(2)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3)先写出反应方程式,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正误;
(4)撤去C处酒精灯,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相对大小;
(5)先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根据钠原子守恒计算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相同,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二氧化碳和水及过氧化钠之间的关系式,从而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
解答:解:(1)根据题意: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铂丝继续保持红热,F处铜片逐渐溶解,说明有硝酸生成,所以A中获得的是氨气,加热NH4HCO3分解可以产生氨气,固体加热分解可以在大试管中进行,故答案为:a;试管、酒精灯;
(2)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或2Na2O2+2CO2=2Na2CO3+O2
(3)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能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4NH3 十 5O2
Pt
4NO+6H2O,
a.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故正确;
b.工业上进行该反应时,采取高压的条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物转化率降低,故错误;
c.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之比可能是4:5,这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和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故选a.
(4)撤去C处酒精灯,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知,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
,故答案为:
(5)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将B中固体混合物溶于500mL1mol?L-1 盐酸中,产生无色混合气体甲,溶液呈中性,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根据钠原子守恒计算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HCl--NaCl--
1
2
Na2O2
      1              
1
2

1mol?L-1×0.5L         0.25mol
所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NH4HCO3
  △  
.
 
NH3↑+H2O+CO2
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
根据方程式知,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水和二氧化碳分别与过氧化钠反应需要的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0.125mol;
碳酸氢铵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相同.
设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
2CO2+2Na2O2=2Na2CO3+O2
  44.8L       2mol
  V            0.125mol
V=2.8L
故答案为:0.25;2.8.
点评:本题考查了氨气的制取和性质,难度较大,易错题是(5),会分析整个装置反应过程是解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东城区二模)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干燥红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东城区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东城区二模)中学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B→X+Y+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请回答:
(1)若Y是黄绿色气体,则Y的电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2)若A为非金属单质,构成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的溶液为某浓酸,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1
4:1

(3)若A为金属单质,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
①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4周期Ⅷ族
第4周期Ⅷ族
(填所在周期和族);Y的化学式是
NO
NO

②含a mol 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被还原的X是
0.4a
0.4a
 mol.
(4)若A、B、X、Y均为化合物.向A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的焰色为黄色.则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1:4恰好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c(Na+)>c(Cl-)>c(AlO2-)>c(OH-)>c(H+
c(Na+)>c(Cl-)>c(AlO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东城区二模)(1)工业上以粗铜为原料采取如图所示流程制备硝酸铜晶体:
①在步骤a中,还需要通入氧气和水,其目的是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②在保温去铁的过程中,为使Fe3+沉淀完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根据下表数据,溶液的pH应保持在
3.2~4.7
3.2~4.7
范围.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Cu2+
1.9
4.7
3.2
6.7
不用加水的方法调节溶液pH的原因是
加水会将溶液稀释,不利于将滤液蒸发浓缩
加水会将溶液稀释,不利于将滤液蒸发浓缩

③进行蒸发浓缩时,要用硝酸调节溶液的pH=1,其目的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由于Cu2+发生水解;Cu2++2H2O?Cu(OH)2+2H+,加入硝酸可以抑制硝酸铜的水解
由于Cu2+发生水解;Cu2++2H2O?Cu(OH)2+2H+,加入硝酸可以抑制硝酸铜的水解

(2)工业上常利用硝酸铜溶液电镀铜,电镀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u2++2e-=Cu
Cu2++2e-=Cu

(3)图是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所绘出的硝酸铜晶体[Cu(NO32?nH2O]的溶解度曲线(温度在30℃前后对应不同的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d
b d
(填字母).
a.A点时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B点时两种晶体可以共存
c.按上述流程最终得到的晶体是Cu(NO32?3H2O
d.若将C点时的溶液降温至30℃以下,可以析出Cu(NO32?6H2O晶体
(4)某些共价化合物(如H2O、NH3、N2O4等)在液态时有微弱的导电性,主要是因为发生了电离,如:2NH3NH4++NH2-,由此制备无水硝酸铜的方法之一是用Cu与液态N2O4反应.液态N2O4电离得到的两种离子所含电子数相差18,则液态N2O4电离的方程式是
N2O4?NO++NO3-
N2O4?NO++NO3-
;Cu与液态N2O4反应制得无水硝酸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N2O4=Cu(NO32+2NO↑
Cu+2N2O4=Cu(NO32+2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