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B.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C.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D.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贵州省铜仁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高三上10月模块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6g金属钠与足量O2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中阴、阳离子的总数为0.3NA

B.1L 0.5 mol/L的FeCl3溶液充分水解后,所得Fe(OH)3胶粒的数目为0.5NA

C.2.0g 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D.1L含NA个Al3+的Al(NO3)3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大于3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内蒙古高三上月考二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ClO2:2KClO3+H2C2O4+H2SO4 2ClO2↑+2CO2↑+K2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C2O4在反应中被还原 B.1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C.ClO2是氧化产物 D.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内蒙古高三上月考二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Na2SO4、AlCl3、NH4Cl、MgSO4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HCl B.BaCl2 C.AgNO3 D.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上统一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 作

现 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

ⅰ.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ⅱ.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ⅲ.B中溶液变蓝

(1)现象ⅰ中的白雾是 ,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2)分析现象ⅱ,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用KSCN溶液检验现象ⅱ和a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ⅱ中黄色气体含有

(3)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

① 实验b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证实推测成立。

② 溶液变蓝的另外一种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4)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Cl2,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均证实了Cl2的存在。

方案1: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

方案2:将B中KI-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检验Fe2+ 。

现象如下:

方案1

B中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

B中溶液呈浅橙红色;未检出Fe2+

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剂是

②方案2中检验Fe2+ 的原因是

③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是

(5)将A中产物分离得到Fe2O3和MnCl2,A中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上统一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用0.1000 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0 mol/L盐酸和20.00 mL 0.1000 mol/L醋酸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以HA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

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c(Na+)=c(A—)

C.达到B、E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 CH3COOH)>n(HCl)

D.当0mL< V(NaOH)<20.00mL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c(A-)>c(N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赣州市十四校高三上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 0

B.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则CO的燃烧热ΔH=-283 kJ

C.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稀H2SO4溶液和稀Ba(OH)2 溶液反应的反应热ΔH ==2×(-57.3) kJ·mol-1

D.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38.6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高三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甲酸正丁酯是重要的有机原料,可通过酯化反应制得。已知A的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的高度比为3:2:2:1,丙烯在通常条件下稳定,但遇强氧化剂时容易被氧化生成CO2。

Ⅰ.正丁醇(CH3CH2CH2CH2OH)的制备。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正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H3CH=CH2+CO+H2A(液态)正丁醇;

(1)已知反应1的原子理论利用率为100%,请写出A的结构简式

(2)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 (填序号,试剂可以重复使用)。

①饱和Na2SO3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石灰水 ④无水CuSO4 ⑤品红溶液

Ⅱ.甲酸正丁酯的合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合成甲酸正丁酯。

(3)大试管中溶液的作用除了溶解正丁醇外,还有

(4)若大试管中溶液是NaOH溶液,则收集到的产物比预期的少,其原因是

(5)已知反应结束后烧瓶中是甲酸、正丁醇、甲酸正丁酯和硫酸的混合物,为了回收大量未反应的甲 酸和正丁醇,该研究性小组根据相关理化性质设计以下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甲酸

正丁醇

甲酸正丁酯

熔点/℃

8.4

-88.9

-91

沸点/℃

100.8

117.7

107

溶解性

三者能相互溶解。

上述流程图中,操作1是 ,试剂b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