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2?邯郸一模)氢能被视作连接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桥梁.
(1)水制取H2的常见原料,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abc

a.水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
b.H2O分子中有2个由s轨道与sp3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
c.水分子空间结构呈V型
d.CuSO4?5H2O晶体中所有水分子都是配体
(2)氢的规模化制备是氢能应用的基础.
在光化学电池中,以紫外线照钛酸锶电极时,可分解水制取H2同时获得O2.已知钛酸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钛酸锶的化学式为
SrTiO3
SrTiO3

(3)氢的规模化储运是氢能应用的关键.
①准晶体Ti38Zr45Ni17的储氢量较高,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储氢材料.该材料中,镍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84s2
1s22s22p63s23p63d84s2

②氨硼烷化合物(NH3BH3)是最近密切关注的一种新型化学氢化物储氢材料.请画出含有配位键(用“→”表示)的氨硼烷的结构式
;与氨硼烷互为等电子体的有机小分子是
CH3CH3
CH3CH3
;(写结构简式).
③甲酸盐/碳酸盐可用于常温储氢,其原理是:甲酸盐在钌催化下会释放出氢气,产生的CO2被碳酸盐捕捉转变碳酸氢盐,碳酸盐又能催化转化为甲酸盐.已知HCO3-在水溶液中可通过氢键成为二聚体(八元环结构),试画出双聚体结构
分析:(1)a.H2O中H、O元素形成的极性键,但结构不对称,属于极性分子;
b.H2O分子中2个氢原子的2个由s轨道与氧原子的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c.水分子空间结构呈V型
d.CuSO4?5H2O加热到113℃时,只失去4分子水.只有加热到258℃以上,才能脱去最后一分子水.由此可见,4个水分子是作为配体配位在铜离子上的.
(2)利用均摊法计算该晶胞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从而确定其化学式;
(3)①基态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以此解答该题;
②根据氮原子提供一对共用电子对给硼原子形成配位键;根据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来分析;
③根据碳酸氢根离子的结构以及氧原子的电负性大,能与氢原子形成氢键;
解答:解:(1)a.H2O中H、O元素形成的极性键,但结构不对称,属于极性分子,故a正确;
b.H2O分子中2个氢原子的2个由s轨道与氧原子的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故b正确;
c.水分子空间结构呈V型,故c正确;
d.CuSO4?5H2O加热到113℃时,只失去4分子水.只有加热到258℃以上,才能脱去最后一分子水.由此可见,4个水分子是作为配体配位在铜离子上的,故d错误;
故选:abc;
(2)该晶胞中Ti原子个数为1,O原子个数6×
1
2
=3,Sr原子的个数为8×
1
8
=1,所以化学式为SrTiO3,故答案为:SrTiO3
(3)①镍是28号元素,核外有28个电子,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84s2
②氮原子提供一对共用电子对给硼原子形成配位键,氨硼烷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与氨硼烷互为等电子体的有机小分子是CH3CH3,故答案为:CH3CH3
③由碳酸氢根离子的结构以及氧原子的电负性大,能与氢原子形成氢键,可得HCO3-在水溶液中可通过氢键成为二聚体(八元环结构)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邯郸一模)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
4
4
周期
VIIA
VIIA
族.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理由是
酸化可抑制Cl2、Br2与水反应
酸化可抑制Cl2、Br2与水反应

(3)步骤④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r2+SO2+2H2O=4H++2Br-+SO42-
Br2+SO2+2H2O=4H++2Br-+SO42-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之排出,溴气中水分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产率低
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之排出,溴气中水分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产率低

(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6)步骤①、②之后并未直接用“含Br2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后再蒸馏,这样操作的意义是
“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与直接蒸馏含Br2海水相比效率更高,消耗能源少,成本降低.
“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与直接蒸馏含Br2海水相比效率更高,消耗能源少,成本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邯郸一模)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邯郸一模)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如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上述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邯郸一模)测定转化成SO3的转化率可以用如图装置,装置中烧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SO3(s)+H2SO4(85%)=Na2SO4+H2O+SO2↑(已知S0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

(1)装置中甲管的作用是
让硫酸顺利滴下
让硫酸顺利滴下

(2)根据实验需要,应该在I、II、III、IV处连接合适的装置,请从题图A?E装置中选择最适合装置并将其序号填放下面的空格中.I、II、III、IV处连接的装置分别是
BEAC
BEAC


(3)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中加热催化剂与滴加浓硫酸的顺序中,应采取的操作是
先加热催化剂再滴入浓硫酸
先加热催化剂再滴入浓硫酸
,若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
降低
降低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可以不填满)①原因:
Na2SO3变质
Na2SO3变质
②原因:
浓硫酸的浓度不够
浓硫酸的浓度不够
 ③原因: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5)将SO2通入含1mol氯酸的溶液中,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并有6.02×1023个电子转移,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2HClO3═H2SO4+2ClO2
SO2+2HClO3═H2SO4+2ClO2

(6)用nmol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段时间后,测得装置IV增重了 mg,则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64n-m
64n
×100%
64n-m
64n
×100%
.(用含m、n的代数式填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