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分析:A、亚硫酸根离子能被硝酸镁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B、使用烧杯时,为了防止搅拌时液体溅出或液体溢出,烧杯所盛液体不得超过它的容积的2/3;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但是溶液不具备;
D、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有氯化银和硫酸钡.
解答: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酸化的Ba(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根或是亚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使用烧杯时,为了防止搅拌时液体溅出或液体溢出,烧杯所盛液体不得超过它的容积的2/3,也就是说,250mL烧杯在配制溶液时最多可以装166.7mL水,故B错误;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但是溶液不具备,用丁达尔现象区别FeCl3浓溶液和Fe(OH)3胶体,故C正确;
D、若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则易被氧化为硫酸根,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硫酸根,即亚硫酸根离子会干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离子的性质以及比较方案的合理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铜片和浓硝酸反应制NOB、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NH3C、用浓硫酸干燥NH3D、用排水法收集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酸化的Ba(NO32溶液,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B.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g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的10%的NaOH溶液
C.用丁达尔现象区别FeCl3浓溶液和Fe(OH)3胶体
D.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和SO2-4,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加硝酸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09-2010学年山东省菏泽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酸化的Ba(NO32溶液,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B.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g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的10%的NaOH溶液
C.用丁达尔现象区别FeCl3浓溶液和Fe(OH)3胶体
D.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和SO2-4,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加硝酸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酸化的Ba(NO32溶液,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B.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g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的10%的NaOH溶液

C.用丁达尔现象区别FeCl3浓溶液和Fe(OH)3胶体

D.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和SO42-,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加硝酸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