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石墨烯可看作将石墨的层状结构一层一层地剥开得到的单层碳原子;石墨炔是平面网状结构的全碳分子,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半导体性能,还可用于H2的提纯;将氢气氢化到石墨烯排列的六角晶格中,使每个碳原子都增加一个氢原子可得最薄的绝缘新材料石墨烷。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墨烯和石墨炔互为同素异形体

B.石墨炔有望替代二氧化硅用作半导体材料

C.12g石墨烯完全转变为石墨烷需标况下11.2L氢气

D.石墨炔孔径略大于H2分子的直径,因此它是理想的H2提纯薄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三5月模拟四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乙二醛(OHC-CHO)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

Ⅰ.工业生产乙二醛

(1)乙醛(CH3CHO)液相硝酸氧化法

在Cu(NO3)2催化下,用稀硝酸氧化乙醛制取乙二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是

(2)乙二醇(HOCH2CH2OH)气相氧化法

① 已知:OHC-CHO(g)+2H2(g)HOCH2CH2OH(g) ΔH=-78 kJ·mol-1 K1

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1 K2

乙二醇气相氧化反应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g)的ΔH= kJ·mol-1。相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

② 当原料气中氧醇比为1.35时,乙二醛和副产物CO2的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温度在450~495℃之间和超过495℃时,乙二醛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Ⅱ.乙二醛电解氧化制备乙醛酸(OHC—COOH)的生产装置如下图所示,通电后,阳极产生的Cl2 与乙二醛溶液反应生成乙醛酸。

(3)阴极电极式为

(4)阳极液中盐酸的作用,除了产生氯气外,还有

(5)保持电流强度为a A,电解t min,制得乙醛酸m g,列式表示该装置在本次电解中的电流效率η=

(设:法拉第常数为f C·mol-1;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高三高考打靶测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溶液含有Fe3+、Al3+、Ba2+、Ag+、K+五种阳离子,现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四种溶液,按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沉淀乙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银的混合物

B.溶液3中含有Al3+

C.试剂①是NaCl,试剂④是H2SO4

D.溶液4含有三种阳离子,分别是H+、Na+、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辽宁省高三全真模拟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M、Q、R、V为短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和R、Q和V属于同一主族,且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沸点:M>Q

B.Q元素的阴离子和V元素的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Q与R可以组成2种离子化合物

D.M、Q、R、V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是碱性、中性和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考前热身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中国环境监测数据显示,颗粒物(PM2.5等)为雾霾过程中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污染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改变煤的利用方式可减少环境污染,通常可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得到水煤气。

(1)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可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吸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已知:H2S:Ka1=1.3×10-7,Ka2=7.1×10-15;H2CO3:Ka1=4.4×10-7,Ka2=4.7×10-11)

(2)现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人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 ΔH,得到两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

所需时间/min

CO

H2O

H2

CO

1

650

4

2

1.6

2.4

6

2

900

2

1

0.4

1.6

3

该反应的H 0(填“<”或“>”);若在7500C时,另做一组实验,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lmol CO,3mo1 H2O,2mo1 CO2,5mol H2,则此时?正 ?逆(填“<”,“>”,“=”)。

(3)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已建立A(g)+B(g) C(g)+D(g) △H>0的化学平衡,其时间速率图像如图,下列选项中对于t1时刻采取的可能操作及其平衡移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减小压强,同时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B.增加A(g)浓度,同时降低温度,平衡不移动

C.保持容器温度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

Ⅱ.压缩天然气(CNG)汽车的优点之一是利用催化技术将NOx转变成无毒的CO2和N2。

①CH4(g)+4NO(g)2N2(g)+CO2(g)+2H2O(g) △H1<0

②CH4(g) +2NO2(g)N2(g) +CO2(g) +2H2O(g) △H2<0

(4)收集某汽车尾气经测量NOx的含量为1.12%(体积分数),若用甲烷将其完全转化为无害气体,处理1×104L(标准状况下)该尾气需要甲烷30g,则尾气中V (NO)︰V (NO2)=

(5)在不同条件下,NO的分解产物不同。在高压下,NO(即X)在40℃下分解生成两种化合物(即Y、Z),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写出Y和Z的化学式:

(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化学烟雾消长规律,在一烟雾实验箱中,测得烟雾的主要成分为RH(烃)、NO、NO2、O3、PAN(CH3COOONO2),各种物质的相对浓度随时间的消失,记录于右图,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推论,最不合理的是

A.NO的消失的速率比RH快

B.NO生成NO2

C.RH及NO2可以生成PAN及O3

D.O3生成P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海南省高三考前模拟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维生素 A 的结构简式如下,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醇

B.维生素A的一个分子中含有5个碳碳双键

C.维生素A具有环己烷的结构单元

D.维生素A能发生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海南省高三考前模拟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均滴有酚酞试液和氯化钠溶液的滤纸分别制作甲、乙两个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滤纸上的阴离子都向碳棒迁移

B.a、d两极的电极反应式相同

C.b、d两极附近的溶液都变红

D.c、d两极均有少量气体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别燃烧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有机化合物,所得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的有

A.乙烯、 丁二烯 B.乙醇、乙醚(C2H5—O—C2H5)

C.苯、苯酚 D.醋酸、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

氧化性:IO3﹣>Fe3+>I2;还原性:S2O32﹣>I﹣;3I2+6OH﹣═IO3﹣+5I﹣+3H2O;KI+I2KI3

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1)①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①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 (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3)现向含6mol KI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KBrO3溶液,整个过程中含碘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所加KBrO3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b点时,KI反应完全,转移的电子数为

②b→c过程中,仅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则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③d点时,n(KBrO3)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