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①太阳能 ②天然气 ③地热能 ④煤 ⑤生物质能 ⑥石油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⑦⑧ 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⑤⑥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郏县一高、叶县二高等五校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走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A.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C.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90℃时水的离子积K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是( )

A.等于7 B.小于7 C.大于7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溶液的pH为3.9,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来滴定锥形瓶中放置时间较长的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情况最好是( )

A.石蕊,由蓝变红 B.酚酞,红色褪去

C.甲基橙,由黄变橙 D.甲基橙,由橙变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在一定条件,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状态。

①若A、C是气体,而且m+n=p,减小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向___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A、B、C均为气体,且m+n<p,加热后,可使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若在反应过程中,C的物质的量n(C)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从t1时间开始对反应体系升高温度)。则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v(b)(填“>”、“<”或“=”);

(2)Na2CO3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由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组成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温度下,纯水的c(H+)=3×10-7mol/L,Na2S和NaOH两溶液的pH均为12,则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

②2HI(g)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c(HI)=4 mol/L,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20 B.16 C.9 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①试管 ②烧杯 ③量筒 ④蒸发皿 ⑤锥形瓶 ⑥温度计⑦蒸馏烧瓶 ⑧分流漏斗

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_____________;

(3)使用前必须查漏的有_____________;

(4)可作反应容器的有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H=+74.9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