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进行SO2的性质实验。在点滴板a、b、c处分别滴有不同的试剂,再向Na2SO3固体上滴加数滴浓H2SO4后,在整个点滴板上盖上培养皿,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试剂
 

实验现象
 


 

a
 

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
 

b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c
 

NaOH溶液(含2滴酚酞)
 

红色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硫酸与Na2SO3固体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a、b均表明SO2具有漂白性

C. c中只可能发生反应:SO2+ 2OH—= SO32—+ H2O

D. c中所得溶液的离子浓度一定存在关系:c(Na+)+c(H+) = 2c(SO32—) +c(HSO3?) + c(OH?)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福建省高三上联考二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为强酸

B.该混合液pH=7

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D.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为探究FeCl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离子反应,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制50 mL 1.0 mol·L?1的FeCl3溶液,测其pH约为0.7,即c(H+) = 0.2 mol·L?1。

① 用化学用语解释Fe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②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使FeCl3溶液pH升高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加水稀释 b. 加入FeCl3固体

c. 滴加浓KSCN溶液 d. 加入NaHCO3固体

(2)小组同学利用上述FeCl3溶液探究其与足量锌粉的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操作

现象

向反应瓶中加入6.5 g锌粉,然后加入50 mL 1.0 mol·L?1的FeCl3溶液,搅拌

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稍后出现红褐色沉淀,同时出现少量气泡;反应一段时间后静置,上层溶液为浅绿色,反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

收集检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集气管口靠近火焰,有爆鸣声

已知:Zn的性质与Al相似,能发生反应:Zn + 2NaOH = Na2ZnO2 + H2 ↑

① 结合实验现象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出现红褐色沉淀的原因:

②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反应后溶液为浅绿色的原因:

③ 分离出黑色固体,经下列实验证实了其中含有的主要物质。

i. 黑色固体可以被磁铁吸引;

ii. 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气泡;

iii. 将ii中剩余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iv. 向iii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

a.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b. 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无法确定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Fe3O4,理由是

(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1.0 mol·L?1 FeCl3溶液中Fe3+和H+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继续实验并观察到反应开始时现象如下:

操作

现象

将5 mL 1.0 mol·L?1的FeCl3溶液与0.65 g锌粉混合

溶液温度迅速上升,开始时几乎没有气泡

与0.65 g锌粉混合

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小组同学得出结论:在1.0 mol·L?1 FeCl3溶液中,Fe3+的氧化性比H+更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室温下,向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滴入pH=7的醋酸铵溶液,溶液pH随滴入醋酸铵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pH = 2

B.b点,c(CH3COO-) > c(NH4+)

C.c点,pH可能大于7

D.ac段,溶液pH增大是CH3COOHH+ + CH3COO-逆向移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目前半导体生产正在进行一场“铜芯片”革命:在硅芯片上用铜代替铝布线。古老的金属铜在现代科技应用上取得了突破。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生产粗铜,其反应原理如下:

(1)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硫、氧元素相比,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反应①、②中均生成有相同的气体分子,该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_________,其立体结构是________,与该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气体的化学式是

(3)某学生用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做了一组实验:CuSO4溶液蓝色沉淀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4)铜是第四周期最重要的过渡元素之一,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铜晶体中铜原子堆积模型为________;铜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体的密度为d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胞中铜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pm。(用含d和NA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Fe(NO3)2试样已变质
 

B
 

向甲苯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甲苯发生了氧化反应
 

C
 

常温下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Na2SiO3溶液和Na2CO3溶液的pH
 

pH:Na2SiO3>Na2CO3
 

非金属性:Si>C
 

D
 

将少量某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出现白色沉淀
 

该气体一定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三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不能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Na→NaOH→Na2CO3→NaCl

B.Mg→MgCl2→MgCO3→Mg(OH)2

C.Al→Al2O3→Al(OH)3→AlCl3

D.Fe→FeCl3→Fe(OH)3→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三上期末B卷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H>0.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B.恒压,充入HI(g),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C.恒容,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D.恒容,充入H2,I2(g)的体积分数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