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褪去

证明有乙炔生成

B

将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加热

红色变深

水解过程是吸热的

C

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紫色褪去

Cl2具有漂白性

D

向碳酸钙粉末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非金属性氯强于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不可以判断就是产生了乙炔而导致了酸性高锰酸钾被反应使得紫色褪去,因为可能产生了PH3H2S等导致了高锰酸钾与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得紫色褪去了。B中,碳酸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而显碱性,因为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加热之后酚酞变红,说明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C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是生成盐酸与次氯酸,所以首先是石蕊试液变为紫色,继而紫色因为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而褪色,所以C错误。D中,该反应只是一个复分解反应,不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碳与氯的化合价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非金属性氯强于碳的结论无法得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报道,1995年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分子式为C200H200的有机物,它是含多个碳碳叁键(-C≡C-)的链状烃,则分子中含碳碳叁键最多是

A49个 B50个 C51个 D不能肯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 NO2② FeCl3③ Al(OH)3HNO3。其中,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水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的是 ;遇KSCN溶液显红色的是 ;常温下能使铁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2R—Cl+2Na→R—R+2NaCl(R代表烃基),下列有机物通过上述反应可制得对二甲基环己烷的是

A23—二氯丁烷

B13—二氯丁烷

C2—氯丁烷

D25—二氯己烷和12—二氯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电子表中电子计算器的电源常用微型银锌原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锌极上的电极反应是:Zn+2OH﹣2e→Zn(OH)2;氧化银电极上的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总反应式为:Ag2O+H2O+Zn═Zn(OH)2+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锌是正极,氧化银是负极

B. 锌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发生氧化反应

C. 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D. 随着电极反应的不断进行,电解质溶液中KOH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胆矾、漂白粉、纯碱、干冰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

B.活性炭、12C、石墨烯、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风化、钝化、皂化、焰色反应都是化学变化

D.碘酒、豆浆、水雾、纳米材料都是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

A

Fe(NO3)2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转为黄色

说明盐酸具有氧化性

B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有白色沉淀

说明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C

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没有沉淀

说明该气体中肯定没有CO2

D

室温下向CuCl2和少量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屑,充分搅拌,过滤,得蓝绿色溶液

除去杂质FeCl3得纯净Cu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已知原子序数为aⅡA族元素X和原子序数为bⅢA族元素Y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下列的量值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a30 B. ab11

C. ba25 D. ab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以非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只能是双原子单质分子

D.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