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  个.

(2)H2O分子内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 沸点比高,原因是 形. 

(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 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是  

(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的密度为ag•cm﹣3,NA表示阿伏家的罗常数,则CaO晶胞的体积为 . 

cm3


考点: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晶胞的计算;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1)s能级有一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p能级有3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结合洪特规则分析;

(2)化学键的键能大于氢键的键能,氢键的键能大于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沸点升高,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的沸点降低;

(3)先确定VSEPR模型,然后在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一般来说,相互之间排斥力的大小为:孤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

(4)先计算一个氧化钙分子的质量,再用均摊法求出一个晶胞含有的阴阳离子数,然后根据V=求出其体积.

解答:

解:(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4个电子在三个轨道中排布,故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故答案为:2;

(2)共价键的键能大于氢键的作用力,氢键的作用力还大于范德华力,故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O﹣H键、氢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含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的沸点大于分子内氢键物质的沸点,因此原因是前者易形成分子间氢键,后者易形成分子内氢键.

故答案为:O﹣H键、氢键、范德华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3)H3O+价层电子对模型为四面体,氧原子采取sp3杂化.

H2O中O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H3O+中O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因为孤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导致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

故答案为:sp3;H2O中O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H3O+中O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排斥力较小

(4)1个“CaO”的质量为=,而用均摊法算出一个晶胞含有4个“CaO”,即一个晶胞质量为×4=g,又有ρ=,则V=

V=g÷ag/cm3=,则CaO晶胞体积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把物质结构和性质与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融合成一体,考查学生对元素推理、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分子空间结构、氢键、等电子体原理、晶胞结构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本题基础性较强,难度较大,注意晶胞体积的计算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B.在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

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

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

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

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①漂白粉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⑥         B.①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2H=SO42+3S↓+H2O

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

2Al3++3SO42-+3Ba2++6OH -=2 Al(OH)3↓+3BaSO4

C, 盐碱地(含较多NaCl、Na2CO3)中加入石膏, 降低土壤的碱性,涉及的方程式为

Ca2+CO32=CaCO3

D. 在海带灰的滤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再加入双氧水,即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2I-+H2O2+2H+= I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是

A.圆底烧瓶       B.蒸发皿        C.量筒          D.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中,可利用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铵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NH3 + CO2 + NaCl + H2O == NH4Cl + NaHCO3↓,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                                            

(2)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0℃

10℃

20℃

30℃

40℃

5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是因为                          

(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师指出应在           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                 的洗气装置,其作用是                                                     。

(4)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04g,则NaHCO3的产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