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钠、铝、钾各 1mol 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与盐酸 反应最剧烈的单质是 ,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的是
(2)向 Na2S 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 Cl 的非金属性比 S 强,反应离子方程式 为
(3)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仪器 A 的名称为 , 装置 D 的作用为
①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 A 中加浓盐酸,B 中加 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 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 C 中溶液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溶液吸收尾气.
②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 A 中加盐酸、B 中加 CaCO3、C 中加 Na2SiO3 溶液,观察到 C 中溶液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 C 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
(1)钾;铝
(2)S2+Cl2═S↓+2Cl
(3)分液漏斗;防止倒吸;变蓝;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饱和NaHCO3
【解析】解:(1)金属活泼性顺序为:钾>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激烈的是钾;生成1mol氢气需要得到2mol电子,1mol钾、钠都失去1mol电子,1mol镁失去2mol电子,而1mol铝失去3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所以答案是:钾;铝;(2)氯气氧化性强于硫单质,所以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 所以答案是:S2+Cl2═S↓+2Cl;(3)仪器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所以答案是:分液漏斗;防止倒吸;
①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氯气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成蓝色,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吸收,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所以答案是:变蓝;NaOH;②氯化氢具有挥发性,干扰实验结果,需要将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除掉,根据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以在B和C之间增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所以答案是:有白色沉淀生成;饱和NaHCO3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的相关知识,掌握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22种,除H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在左上方).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乙烯和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 B. 乙烯可以燃烧

C. 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混合物X由Al2O3、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校课外兴趣小组以两条途径分别对X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途径a:
途径b: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2g固体只含Cu
B.由Ⅰ可知X中一定存在Fe2O3和Cu
C.原混合物中m(Fe2O3):m(Cu)=1:1
D.原混合物X至少含Al2O3和SiO2中的一种,但不能进一步确认二者的存在与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7×105molL1

K1=44×107molL1

K2=56×1011molL1

30×108

mol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浓度的CH3COOHCO3CO32ClO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

2)常温下01molL1CH3COOH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cH+B CcH+cOH

D E

若升高该溶液温度(不考虑醋酸挥发),上述5种表达式的数据增大的是_____

3)体积为10mL 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pH变化如图: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醋酸的平衡常数.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醋酸的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理由是_____

4)已知100℃时,水的离子积为1×1012,该温度下测得某溶液PH=7,该溶液显_____(填)性.将此温度下PH=1H2SO4溶液aLPH=11NaOH溶液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1mol·L1氨水中,c(OH)=c(NH4+)

B. 10 mL 0.02mol·L1HCl溶液与10 mL 0.02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1

C. 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 0.1mol·L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为甲烷和O2构成的燃料电池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图2为电解AlCl3溶液的装置,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开始后观察到x电极附近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电极为负极

B. 1中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C. a电极反应式为CH4-8e-+8OH-=CO2+6H2O

D. 2中电解AlCl3溶液的总反应式为: 2AlCl3+6H2O 2Al(OH)3↓+3Cl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溶液中,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装运的是

A. 浓硝酸 B. 浓盐酸 C. 硫酸铜溶液 D. 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四种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简单立方堆积,②为镁型,③为钾型,④为铜型

B. 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1个,②2个,③2个,④4个

C. 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①6,②8,③8,④12

D. 空间利用率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和图乙表示的是短周期部分或全部元素的某种性质的递变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横坐标为原子序数,纵坐标表示元素的最高正价
B.图甲横坐标为核电荷数,纵坐标表示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pm)
C.图乙横坐标为最高正价,纵坐标表示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pm)
D.图乙横坐标为最外层电子数,纵坐标表示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