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质量分数为0.052(5.2%)NaOH溶液1L(密度为1.06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1.0%)时,停止电解,则这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

序号     NaOH的质量分数 阳极析出的

物质的质量/g 阴级析出的

物质的质量/g

A                 0.062(6.2%)          19                  152

B                  0.062(6.2%)          152                19

C                 0.042(4.2%)          1.2                 9.4

D                 0.042(4.2%)          9.4                 1.2

 

答案:B
解析:

电解NaOH溶液实际是电解水,故质量分数增大,且阴、阳两极析出物质的质量比:2H2︰O2=4︰32=1︰8。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黄铁矿是我国大多数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黄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S2)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
I.将m1g该黄铁矿样品放入如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得到红棕色固体和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2+11O2
 高温 
.
 
2Fe2O3+8SO2
4FeS2+11O2
 高温 
.
 
2Fe2O3+8SO2


Ⅱ.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问题讨论:
(1)I中,甲中所盛试剂是
碱石灰
碱石灰

(2)Ⅱ中,所加H2O2溶液需足量的理由是
使SO32-完全氧化为SO42-
使SO32-完全氧化为SO4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32-+H2O2=SO42-+H2O
SO32-+H2O2=SO42-+H2O

(3)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2m2
233m1
×100%
32m2
233m1
×100%

【实验二】: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问题讨论:
(4)②中,若用铁粉作还原剂,则所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
偏大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将稀释液久置后再用酸性KMnO4滴定,则所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
偏小
偏小

(5)③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
250mL容量瓶
250mL容量瓶

(6)某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滴定实验,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 26.42 25.05 24.95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稀释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0.5mol/L
0.5mol/L
.(提示:5Fe2++MnO4-+8H+=Mn2++5Fe3++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测定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xH2O】中铁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5.000g硫酸亚铁铵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用0.010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Fe2+恰好全部氧化成Fe3+,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
再重复步骤二两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
溶解
溶解
、转移、洗涤并转移、
定容
定容
、摇匀.
(2)用
酸式
酸式
滴定管盛放KMnO4溶液.
(3)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出现
溶液由黄色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溶液由黄色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即到达滴定终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4-+5Fe2++8H+═Mn2++5Fe3++4H2O
MnO4-+5Fe2++8H+═Mn2++5Fe3++4H2O

(4)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25.00 1.05 21.04
2 25.00 1.50 24.50
3 25.00 0.20 20.21
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11.20%
11.20%
.(保留两位小数)
(5)根据步骤二填空: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将
偏高
偏高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则滴定时用去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将
无影响
无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B
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后俯视读数,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将
偏低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平均含氮量为16%左右.通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凯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主要原理为:将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起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已知:1mol氨基能产生1mol氨气;
2NH3+4H3BO3→(NH42B4O7+5H2O;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  (略)
步骤Ⅲ共得到1L吸收了氨的硼酸样品溶液,从中移取10.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和指示剂,用0.010mol/L的盐酸滴定至终点.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盐酸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偏高
偏高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盐酸的体积
无影响
无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初读数(mL) 末读数(mL)
1 10.00 0.00 14.90
2 10.00 0.10 15.05
3 10.00 0.50 17.00
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3.93%
13.9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100mL0.25mol?L-1 CaCl2溶液中,Ca2+ 的物质的量为
0.025 mol
0.025 mol
;含CaCl2质量为
2.775g
2.775g
;若溶液密度为1.04g/mL,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67%
2.67%
.从中取出10mL溶液 Cl-的物质的量为
0.005 mol
0.005 mol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L-1
0.5 mol?L-1
;将10mL溶液稀释到100mL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5 mol?L-1
0.05 mol?L-1

(2)标准状态下448升氯化氢气体,所含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
20 mol
20 mol
,所含HCl分子数为
20 NA
20 NA
.将其全部溶解成1升溶液,所得盐酸密度为1.095g/mL,则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66.7%
66.7%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0 mol?L-1
20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完成下列计算:

(1)叠氮化钠(NaN3)受撞击分解产生钠和氮气,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若78克叠氮化钠完全分解,产生标准状况下氮气___________________L 。

(2)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5.05 g钠-钾合金溶于200 mL水生成0.075 mol氢气。计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液体体积变化)。

(3)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铝土矿并过滤,得到含铝酸钠的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下列反应:  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己知通入二氧化碳112 L(标准状况下),生成的Al(OH)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若向该溶液中通入的二氧化碳为224L(标准状况下),计算生成的 Al(OH)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的最大值。

(4)为测定某硫酸吸收含氨气废气后,所得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现将不同质量的铵盐固体分别加入到50.00mL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沸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该气体经干燥后用浓硫酸吸收完全,测定浓硫酸增加的质量。部分测定结果如下表:

铵盐的质量/g

10.00

20.00

30.00

50.00

浓硫酸增加的质量/g

m

m

1.29

0

 

试回答:

该铵盐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列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