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合成丁苯酞(J) 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试剂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F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J是一种酯,分子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一个五元环。写出H生成J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 X,X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满足上述条件的X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种。

(7)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写出以甲烷和化合物D为原料,合成路线流程图(其它试剂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甲基丙烯(:2-甲基-1-丙烯) C(CH3)3Br+NaOH ↑+NaBr+H2O 取代反应 Br2/FeBr3 13

【解析】G的结构逆推可知F,C(CH3)3CMgBr,C(CH3)3CMgBr逆推,B(CH3)3CBr,A;由F逆推,D,E根据已知信息,由G可推知H,J是一种酯,分子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一个五元环,则H发生分子内的酯化反应生成J,J

(1)A,名称为2-甲基丙烯,故答案为:2-甲基丙烯;

(2)B(CH3)3CBr,A,B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消去可以生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H3)3Br+NaOH ↑+NaBr+H2O,故答案为:C(CH3)3Br+NaOH ↑+NaBr+H2O;

(3)D为,E,D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苯环上的溴代反应生成E,反应的试剂aBr2/FeBr3,故答案为:取代反应;Br2/FeBr3

(4)根据上述分析,F,故答案为:

(5)J,H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6)E,根据信息,E X,X。X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②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满足上述条件的X有:苯环上含有甲基、羟基、醛基各1个的结构有10种;苯环上含有羟基、—CH2CHO1个的结构有3种,共13种,故答案为:13;

(7)以甲烷和化合物D()为原料,合成。根据题干合成思路,可以先合成CH3MgBr;可以氧化生成;由甲烷取代可以生成一氯甲烷,再与格式试剂反应可以生成CH3MgBr。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有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都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C两种元素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

(3)写出D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A、B、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D、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

(5)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2B2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写出A2B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u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Cu2O),继续加入H2O2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反应可以反复多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u2+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 H2O2只表现了氧化性

C. H2O2的电子式为: D. 发生了反应Cu2O + H2O2+4H+=2Cu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烯是合成食品外包装材料聚乙烯的单体,可以由丁烷裂解制备。

主反应:C4H10(g,正丁烷) C2H4(g)+C2H6(g)H1

副反应:C4H10 (g,正丁烷) CH4(g)+C3H6(g) H2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上,将稳定单质的能量定为0,生成稳定化合物时的释放或吸收能量生成热,生成热可表示该物质相对能量。下表为25℃、101kPa下几种有机物的生成热:

物质

曱烷

乙烷

乙烯

丙烯

正丁烷

异丁烷

生成热/kJ·mol-1

-75

-85

52

20

-125

-132

①表格中的物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②上述反应中,H1=______kJ/mol。

③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标明同分异构体名称,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正丁烷发生反应生成乙烯。

①下列情况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代号)。

A.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c(C2H4)·c(C2H6)]/ c(C4H10)保持不变

C.反应热不变 D.正丁烷分解速率和乙烷消耗速率相等

②为了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下列措施可采用的是_____(填代号)。

A.加入高效催化剂B.升高温度C.充入乙烷D.减小压强

(3)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丁烷,在一定条件(浓度、催化剂及压强等)下发生反应,测得乙烯产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温度高于600℃时,随若温度升高,乙烯产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代号)。

A.平衡常数降低 B.活化能降低C.催化剂活性降低 D.副产物增多

(4)在一定温度下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正丁烷,反应生成乙烯和乙烷,经过10min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1.75

0~10min内乙烯的生成速率v(C2H4)________mol·L-1·min-1

②上述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5)丁烷-空气燃料电池以熔融的K2CO3为电解质,以具有催化作用和导电性能的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 硝基乙烷(CH3CH2NO2)与甘氨酸(氨基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D. 合成高聚物的单体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可逆反应2A(g)+3B(g)4C(g)+D(g),已知起始浓度c(A)=4molmol﹣1 , c(B)=3molmol﹣1 , C、D浓度均等于0,反应开始2秒后达到平衡状态,此时D的平衡浓度为0.5molL﹣1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v(C)=1molL﹣1s﹣1
B.C的平衡浓度为4 molL﹣1
C.A的转化率为25%
D.B的平衡浓度为1.5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I.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H2(g)+I2(g)2HI(g),开始时通入0.8molH2和一定量的I2(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I2(g)的浓度变化曲线前半部分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正反应速率(同一物质)的大小:A点_____(填“>”“≤”或“=”)B点。

(2)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HI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起始时I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II.下图是煤综合利用的一种简单流程。已知烃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14,C为常见的酸味剂,E是一种有水果香味的透明液体。

(1)有机物D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①~⑥过程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

(3)写出③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第①步是煤的液化,为煤的综合利用的一种方法

b.有机物C和D都可以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c.有机物C和D的水溶液都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d.有机物E与有机物D混合物的分离,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分液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机物X、Y、Z的分子式均为C7H8,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Z均为苯的同系物

B. X、Y、Z分子中的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C. X、Y、Z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1molX、1molY分别与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均最多消耗2mol 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 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 △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

C. 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