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后,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向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当二氧化碳少量时,产物是NaOHNa2CO3的混合物,当NaOHCO2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物只有Na2CO3的,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产物可能只有NaHCO3,也可能是Na2CO3NaHCO3的混合物。A、图中刚开始加入HCl就产生了二氧化碳,因此溶质只能是NaHCO3,由于碳酸氢根水解,故c(Na+)>c(HCO3-),选项A错误;B、从图中看出刚滴下去盐酸一个单位后产生了二氧化碳,说明此时碳酸根的量是一个单位(盐多酸少,碳酸钠和盐酸按1:1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后来盐酸加了两个单位才把所有二氧化碳反应放出,说明溶液中总的碳酸氢根量为两个单位,但有一个单位的碳酸氢根是之前碳酸根得来的,所以原溶液中碳酸根的量和碳酸氢根的量相等,由于碳酸钠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故c(CO32-)<c(HCO3-),选项B正确;C、从图中看出,滴入了两个单位的盐酸后才开始产生气泡,说明产物是NaOHNa2CO3的混合物,一个单位的盐酸和NaOH反应,第二个单位的盐酸和Na2CO3反应生成NaHCO3,后由图中可看出,NaHCO3又消耗了2个单位的盐酸,不可能存在此种情况,选项C错误;D、从图中看出,滴入了两个单位的盐酸后才开始产生气泡,且产生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盐酸是一个单位,不可能只有Na2CO3,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FeCl3、CuCl2混合溶液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中充分反应,所加混合溶液的体积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如图所示。已知原混合溶液中Fe3+浓度为0.200 mol/L,经检测M点时溶液中无Cu2+

求:

(1)c(CuCl2 )=______mol·L1

(2)铁粉的质量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标准状况下的11.2 L甲烷和22.4 L氧气混合点燃,恢复到原状况后,气体的体积为( )

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SO2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无色有毒的气体B.易溶于水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做还原剂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H=+100kJmol1 , 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B.图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未使用和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D.己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 . 则△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中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该元素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OH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了a kJ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了b kJ的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B.a=bC.a<b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C.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

D. 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性锌锰干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构造简图如下所示,比较二者的异同,回答下列问题

(1)酸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2)碱性锌锰干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写出正极反应式
(3)维持电流强度为0.6A,电池工作10分钟,理论消耗Zng.(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F=96500C/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