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 mL 3.0 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在相同状况下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5,则加入的铝粉的质量为( )

A.2.7 g B.5.4 g C.6.75 g D.8.1 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2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 NA

C.常温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钠投入到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水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Na浮在水面上 B. 有气体产生

C.水溶液变为蓝色 D. Na熔化成小球并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向某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该溶液的成分可能是( )

A.MgSO4 B.KAl(SO4)2 C.Al2(SO4)3 D. Na A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把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到2 mol·L-1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1)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2)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3)盐酸的体积是________mL。

(4)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

(5)80~90 mL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④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0.01mol/L 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盐酸 B.硫酸 C.高氯酸 D.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湖北省枣阳市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化学物质。

(1)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已知:

CH4(g) + 4NO(g) = 2N2(g) + CO2(g) + 2H2O(g);△H1=—1160kJ/mo

CH4(g) + 4NO2(g) = 4NO(g) + CO2(g) + 2H2O(g);△H2=—574 kJ/mol

现有一份在相同条件下对H2的相对密度为17的NO与NO2的混合气体

①该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定条件下NO气体可以分解为NO2气体和N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电池,其成本大大低于以氢为燃料的传统燃料电池,目前得到广泛的研究,右图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③B极为电池 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④若用该燃料电池做电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00mL 1mol/L的硫酸铜溶液,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当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时,理论上消耗的甲烷的体积为 (标况下),实际上消耗的甲烷体积(折算到标况)比理论上大,可能原因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辽宁省沈阳市四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