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极板

b极板

X电极

Z

A

石墨

负极

CuCl2

B

石墨

石墨

负极

NaOH

C

正极

AgNO3

D

石墨

负极

CuSO4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上第一次诊断考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npn,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第四周期元素且最外层只有2对成对电子,F元素与Cr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中且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r原子相同。

(1)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BD32-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为__________杂化;CA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1mol BC-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

(5)比较D、E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低: (用化学式表示)。

(6)C、F两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顶点为C原子。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C原子的配位数是 。若相邻C原子和F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一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等物质的量的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己知VB=2VC,且VA=VB+VC,则在A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CH3COOH溶液中:c(CH3COO-)+c(CH3COOH)=0.1mol/L

B.NaHCO3溶液中: (OH-) = c(H+) +c(H2CO3)- c(CO32—)

C.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 (OH-)> c(CH3COOH)> c(H+)

D.Na2S溶液中:2c(Na+)= c(S2—) + c(HS—)+ c(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 + 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增大.

B.将水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 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一上第三次段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等体积的pH=12的碱溶液甲和pH=11的碱溶液乙,分别用等浓度的盐酸中和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V甲=V乙。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乙一定是弱碱 B.甲一定是强碱

C.乙一定是二元碱 D.甲一定是一元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常用下列方法制备环己酮:

环己醇、环己酮和水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

沸点(℃)

密度(g-cm-3,200C)

溶解性

环己醇

161.1(97.8)*

0.9624

能溶于水

环己酮

155.6(95)*

0.9478

微溶于水

100.0

0.9982

*括号中的数据表示该有机物与水形成的具有固定组成的混合物的沸点

(1)酸性Na2Cr2O7溶液氧化环己醇反应的△H<0,反应剧烈将导致体系温度迅速上升,副反应增多。实验中将酸性Na2Cr2O7溶液加到盛有环己醇的烧瓶中,在55-60℃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适量水,蒸馏,收集95-100℃的馏分,得到主要的含环己酮和水的混合物。

①酸性Na2Cr2O7溶液的加料方式为

②蒸馏不能分离环己酮和水的原因是

(2)环己酮的提纯需要经过以下一系列的操作:

a蒸馏,收集151-156℃的馏分;b 过滤;c 在收集到的馏分中加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d 加入无水MgSO4固体,除去有机物中少量水。

①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②上述操作b、c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锥形瓶、玻璃棒外,还需

③在上述操作c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

(3)利用红外光谱图,可确定环己酮分子含官能团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标准状况下,将体积为V L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倒扣在含有足量水的水槽中(如图所示),实验完毕后立即将烧瓶从水槽中取出,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最终会充满整个烧瓶

B.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2.4 mol·L-1

C.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22400ρ

D.所得溶液中,n(NH3·H2O)+n(NH4+)=V/22.4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