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某同学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下所示实验:

查阅教材可知,普通锌锰电池的黑色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和石墨粉等物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②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③灼烧滤渣时所用主要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坩埚 和三脚架;
(2)操作③灼烧滤渣中的黑色固体时,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测滤渣中还存在的物质为C(填化学式).
(3)操作④的试管加入③中所得黑色滤渣,试管中迅速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据此可初步认定黑色固体为MnO2(填化学式).
(4)该同学要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检验,以确认是否含有NH4Cl,下面是他做完实验后所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写出其空白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1检验Cl-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含有Cl-
2检验NH4+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附近石蕊试纸变蓝色含有NH4+

分析 (1)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缓缓流入漏斗,灼烧固体在坩埚中进行.
(2)根据固体的颜色和化学性质分析该物质.
(3)能使双氧水迅速产生氧气的黑色物质是二氧化锰.
(4)氯离子的检验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含有氯离子;
铵根离子的检验是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然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解答 解:(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灼烧固体在坩埚中进行,所以操作③灼烧滤渣时要用到坩埚,
故答案为:引流;坩埚;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由黑色的碳单质灼烧制得,二氧化硫可由淡黄色的硫单质灼烧制得,所以该黑色物质是碳单质.
故答案为:C;
(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双氧水迅速产生氧气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MnO2
(4)氯离子的检验: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说明有氯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铵根离子能和强碱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说明有铵根离子存在,
故答案为:

实验目的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1、检验Cl-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含有Cl-
2、检验NH4+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附近         石蕊试纸变蓝色                 含有NH4+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本实验操作及离子的检验,难度不大,熟悉中学阶段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方法,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铵根离子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盛有12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和剩余的2mL气体分别是(  )
A.1.2mL,NOB.2.4mL,O2C.3.5mL O2D.4mL,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氧氧化钠溶液在常温下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P点时反应恰好完成,溶液呈中性,但它不是滴定终点
C.X点时c(Cl-)>c(H+)>c(Na+)>c(OH-
D.Y点时溶液呈碱性,溶液中c(H+)•c(OH-)>1×10-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氯气,并进行后面的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A、B各放什么物质?A浓盐酸,B二氧化锰,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装置D是为了除去Cl2中的氯化氢气体,D中应放入下列溶液中的D.
A.NaOH溶液       B.水      C.AgNO3溶液     D饱和食盐水
(3)E装置是为了使氯气干燥,装置中应放入下列的C.
A.NaOH溶液     B.碱石灰    C.浓H2SO4D.饱和食盐水
(4)F装置中为干的红布条,观察到的现象是不退色,原因是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5)G装置中放入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6)H装置中放入NaBr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Br=2NaCl2+Br2
(7)I装置中放入KI淀粉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色.
(8)J装置中放入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同主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析不正确的是(  )
A.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B.能生成+3价离子
C.氢氧化铊是两性氢氧化物D.Tl3+的氧化能力比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化学的发展做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于1869年提出了(  )
A.原子学说B.分子学说C.等电子体学说D.元素周期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CO2中含有原子数NA
B.1mol/L的硫酸钠溶液中,所含Na+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水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1 mol Fe和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
A.
配制溶液
B.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
制备乙酸乙酯
D.
制备收集干燥的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物质的量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F和NaCN溶液中,离子总数的关系正确的是(已知HF比HCN易电离)(  )
A.NaF=NaCNB.NaF>NaCNC.NaF<NaCN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