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分析: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为还原剂的变化,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HCl→H2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一般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A不选;
B.CO2→CO中,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一般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不选;
C.Fe2O3→Fe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一般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C不选;
D.Br-→Br2中,B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需要加氧化剂实现,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反应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各小题.
Ⅰ.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③④⑤
③④⑤

①用pH试纸测定NaHCO3溶液的pH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③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⑤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⑦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Ⅱ.设计简单实验证明:氧化性Cl2>FeCl3>KI.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可供选用的试剂有:氯水、氯化铁溶液、碘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硫氰化钾溶液、碘化钾淀粉溶液、氯化亚铁溶液、过氧化氢溶液、蒸馏水;仪器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自选.
①取FeCl2溶液少许,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氯水少许,变为血红色溶液,说明氧化性Cl2>FeCl3
②取无色的碘化钾淀粉溶液,加入FeCl3溶液,变蓝色,说明氧化性FeCl3>KI.
①取FeCl2溶液少许,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氯水少许,变为血红色溶液,说明氧化性Cl2>FeCl3
②取无色的碘化钾淀粉溶液,加入FeCl3溶液,变蓝色,说明氧化性FeCl3>KI.

Ⅲ.实验室用表面带有少量铁锈(Fe2O3?xH2O)的铁屑制取绿矾(FeSO4?7H2O).
①实验中应控制药品量的使用,应使
铁屑
铁屑
(填名称)稍过量.
②制备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3H2SO4+Fe2O3?xH2O═Fe2(SO43+(3+x)H2O、Fe2(SO43+Fe═3FeSO4
Fe+H2SO4═FeSO4+H2↑、3H2SO4+Fe2O3?xH2O═Fe2(SO43+(3+x)H2O、Fe2(SO43+Fe═3FeSO4

③反应结束后精制绿矾,精制过程中需将溶液加热至50℃~80℃.为减少过滤时绿矾的损失,应将溶液
趁热过滤
趁热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发生装置
制氧气 H2O2→O2
制氨气 NH4Cl→NH3
制氯气 HCl→Cl2
(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Cl2
Cl2
(填气体的化学式,下同);从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的角度看,明显不同于其他气体的是
NH3
NH3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NH4Cl
  △  
.
 
CaCl2+2NH3↑+2H2O
Ca(OH)2+2NH4Cl
  △  
.
 
CaCl2+2NH3↑+2H2O

(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上表的空格中.    
(3)若用上述制备O2的装置制备NH3,则选择的试剂为
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或碱石灰)
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或碱石灰)

已知:NH3?H2O的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试写出NH3溶于水后,形成的NH3?H2O的合理结构

(4)制备Cl2需用8mol?L-1的盐酸100mL,现用12mol?L-1的盐酸来配制.
①需要12mol?L-1的盐酸的体积为
66.7
66.7
mL(精确到0.1mL)
②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BC
BC
(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后用玻璃棒引流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处和标线相平
D.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用另一只手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II、(1)常温下,已知0.1mol?L-1一元酸HA溶液中c(OH-)/c(H+)=1×10-8
写出该酸HA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式:
HA+OH-═A-+H2O
HA+OH-═A-+H2O

(2)t℃时,有pH=2的稀硫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则该温度下(t℃),将100mL 0.1mol?L-1的稀H2SO4溶液与100mL 0.4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的pH=
12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室需要0.1mol/L NaOH溶液450mL,需要0.5mol/L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AC
AC
(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和玻璃棒
烧杯和玻璃棒
(填仪器名称).
(2)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
2.0
2.0
 g.
(3)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13.6
13.6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15
15
 mL的量筒最好.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
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取用任意体积的所配0.5mol/L硫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填字母)
A.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SO42-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5)将所配制的稀H2SO4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大于0.5mol/L.请你分析下列哪些操作会引起所配浓度偏大(填写字母)
CEF
CEF

A.烧杯未进行洗涤
B.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C.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
F.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G.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高三高考领航考试(三)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填空题

草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拟以甘蔗渣为原料用水解一氧化一水解技术制取草酸。

Ⅰ、步骤④是减压抽滤(见下图),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为了防止自来水倒吸入B装置,最佳的操作是___________。

Ⅱ、该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产品H2C2O4·xH2O中的的x值,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w g产品配成100mL水溶液;
②量取25.00mL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c mol·L-1KMnO4溶液滴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
(2)写出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滴定时,前后两次读数分别为a mL和b mL,由此计算出该草酸晶体的x值是__________
Ⅲ、该小组同学在做实验Ⅱ②时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为此,他们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若干个并编号①,②,③…)、胶头滴管(若干支)、秒表
试剂:0.1 mol/L H2C2O4溶液、0.1 mol/L KMnO4溶液、稀硫酸、MnSO4固体
【实验内容】
实验(1):在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分别先加入5m1 0.1mol/L H2C2O4溶液,然后各加10滴稀硫酸,且在②号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再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0.1mol/LKMnO4溶液。现象如下(表1)

编号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褪色时间
90s
5 s
实验现象
均有气泡产生;②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①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实验(2):在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m1 0.1mol/L H2C2O4溶液,在②号试管中再滴加l0滴稀硫酸,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0.1 mol/L 的高锰酸钾溶液。现象如下(表2)
编号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褪色时间
100 s
90 s
实验现象
均有气泡产生;②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①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实验(3):在①号、②号和③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m1 0.1mol/L H2C2O4溶液,然后在①、②、③号试管中依次加入10滴、l mL、2 mL稀硫酸溶液,然后各加入5滴0.1 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置于温度为65℃的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如下(表3)。
编号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褪色时间
88 s
100 s
120 s
实验现象
均有气泡产生;①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②、③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1)设计实验(1)对应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2)和实验(3)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三高考领航考试(三)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草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拟以甘蔗渣为原料用水解一氧化一水解技术制取草酸。

Ⅰ、步骤④是减压抽滤(见下图),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为了防止自来水倒吸入B装置,最佳的操作是___________。

Ⅱ、该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产品H2C2O4·xH2O中的的x值,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w g产品配成100mL水溶液;

②量取25.00mL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c mol·L-1KMnO4溶液滴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

(2)写出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滴定时,前后两次读数分别为a mL和b mL,由此计算出该草酸晶体的x值是__________

Ⅲ、该小组同学在做实验Ⅱ②时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为此,他们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若干个并编号①,②,③…)、胶头滴管(若干支)、秒表

试剂:0.1 mol/L H2C2O4溶液、0.1 mol/L KMnO4溶液、稀硫酸、MnSO4固体

【实验内容】

实验(1):在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分别先加入5m1 0.1mol/L H2C2O4溶液,然后各加10滴稀硫酸,且在②号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再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0.1mol/LKMnO4溶液。现象如下(表1)

编号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褪色时间

90s

5 s

实验现象

均有气泡产生;②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①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实验(2):在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m1 0.1mol/L H2C2O4溶液,在②号试管中再滴加l0滴稀硫酸,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0.1 mol/L 的高锰酸钾溶液。现象如下(表2)

编号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褪色时间

100 s

90 s

实验现象

均有气泡产生;②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①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实验(3):在①号、②号和③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m1 0.1mol/L H2C2O4溶液,然后在①、②、③号试管中依次加入10滴、l mL、2 mL稀硫酸溶液,然后各加入5滴0.1 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置于温度为65℃的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如下(表3)。

编号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褪色时间

88 s

100 s

120 s

实验现象

均有气泡产生;①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②、③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1)设计实验(1)对应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2)和实验(3)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