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两个答案)()

    A. 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 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 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  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T2℃之前A%变小,C%从0逐渐增大,而T2℃之后A%渐大,C%渐小,说明T2℃之前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而T2℃时为化学平衡状态,T2℃之后是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  解:A、T1温度之后A%继续变小,C%继续增大,T3温度之后A%继续增大,C%继续减小,故T1、T3温度时未达到化学平衡,故A错误;

B、T2℃之前A%变小,C%从0渐增大,而T2℃之后A%渐大,C%渐小,而T2℃时恰好平衡,故B正确;

C、T2℃时恰好平衡,T2℃之后A%渐大,C%渐小,说明T2℃之后是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T2℃时恰好平衡,T2℃之后A%渐大,C%渐小,说明T2℃之后是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化学反应图象分析,明确图象中曲线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图象确定平衡状态及反应热,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叠氮化钠(NaN3)是一种无色晶体,常见的两种制备方法为:

2NaNH2+N2O═NaN3+NaOH+NH3;3NaNH2+NaNO3═NaN3+3NaOH+NH3↑.

回答下列问题:

(1)氮所在的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

(2)基态氮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图为  

(3)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  (写出一种).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NO3的空间构型为  

(4)氨基化钠(NaNH2)和叠氮化钠(NaN3)的晶体类型为  .叠氮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5)N2O沸点(﹣88.49℃)比NH3沸点(﹣33.34℃)低,其主要原因是  

(6)安全气囊的设计原理为6NaN3+Fe2O33Na2O+2Fe+9N2↑.

①氮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  

②铁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③铁晶体为体心立方堆积,其晶胞如图所示,晶胞边长为a cm,该铁晶体密度为 3 (用含a、NA的表达式表示,其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鉴别甲的过程与现象如图所示(已知甲是一种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如果甲中含有S2,则乙是硫磺沉淀

  B. 如果乙是AgCl沉淀,那么甲是FeCl3

  C. 丙中肯定含有Fe3+,所以甲是FeBr2

  D. 甲中含有铁元素,可能显+2价或+3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H2(g)⇌2HI(g)+9.48kJ  

(ii) I2(S)+H2(g)⇌2HI(g)﹣26.48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 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 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D. 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

2H2S(g)+O2(g)=2S(s)+2H2O(l)△H=﹣Q2 kJ/mol

2H2S(g)+O2(g)=2S(s)+2H2O(g)△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氨的合成和应用是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传统哈伯法合成氨工艺中,

①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V正)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若增大压强,N2的转化率    ;若已达平衡后再加入N2,N2的转化率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若加压到10×101.3KPa时,其它条件不变,发现平衡逆向移动,原因应该是  

A.由于体积变大了,反应朝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B.由于N2状态发生了变化

C.由于体积变小了,反应朝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D.由于N2和H2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E.由于H2状态发生了变化,N2状态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没有变化

④如图表示上述反应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图.由图判断,NH3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⑤据图判断反应在t2~t3这段时间内,曲线变化的原因是D,t5~t6时间内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B(以上均填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扩大容器的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大压强

⑥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见表(N2和H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分析表中数据,200100MPa时H2转化率最高.

实际工业生产不选用该条件的主要原因是     

      0.1     10    20      30       60 100

200                             15.3  81.5    86.4  89.9    95.4     98.8

300                             2.2   52.0    64.2  71.0    84.2     92.6

400                             0.4   25.1    38.2  47.0    65.2     79.8

500                             0.1   10.6    19.1  26.4    42.2     57.5

600                             0.05  4.5     9.1   13.8    23.1     31.4

(2)最近美国Simons等科学家发明了不必使氨先裂化为氢就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它既有液氢燃料电池的优点,又克服了液氢不易保存的不足.其装置为用铂黑作为电极,加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氨气.其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     ,你认为电解质溶液应显    (填“酸性”、“中性”、“碱性”),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则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

①取代 ②加成 ③消去 ④酯化 ⑤水解 ⑥氧化 ⑦中和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乙醛与银氨溶液水浴共热,发生还原反应得到光亮如镜的银

 

B.

苯乙烯与氢气在合适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基环己烷

 

C.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迅速升温至14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D.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近几年来,我国重点城市已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中首要污染物是指污染最严重的污染物,下列物质中已列入首要污染物并在2013年冬季对我国影响面积最大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氮

C.

二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