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电离度表示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度的定义:α=(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溶液中原有电解质的总分子数)×100%.已知25℃时几种物质(微粒)的电离度(溶液浓度均为0.1mol?L-1)如下表:
编号 物质(微粒) 电离度α
A 硫酸溶液(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 HSO
 
-
4
?H++SO
 
2-
4
10%
B 硫酸氢钠溶液:HSO
 
-
4
?H++SO
 
2-
4
29%
C 醋酸:CH3COOH?CH3COO-+H+ 1.33%
D 盐酸:HCl=H++Cl- 100%
(1)25℃时,0.1mol?L-1上述几种溶液中,c(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2)25℃时,0.1mol?L-1硫酸溶液中HSO
 
-
4
的电离度小于相同温度下0.1mol?L-1硫酸氢钠溶液中HSO
 
-
4
的电离度,其原因是
 

(3)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是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与电离度α的关系式为:K=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1)c(H+)=c(酸)×α(电离度),注意硫酸分两步电离;
(2)硫酸溶液中,第一步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了第二步的电离;
(3)根据电离方程式和Ka的含义分析;c(H+)=cα,Ka=
c(CH3COO-)?c(H+)
c(CH3COOH)
解答: 解:(1)硫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硫酸中c(H+)=(0.1+0.1×10%)mol/L=0.11mol/L;
硫酸氢钠溶液中,c(H+)=(0.1×29%)mol/L=0.029mol/L;
醋酸溶液中,c(H+)=(0.1×1.33%)mol/L=0.00133mol/L;
盐酸溶液中,c(H+)=0.1mol/L;
所以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DBC;
故答案为:ADBC;
(2)硫酸溶液中,硫酸第一步电离出氢离子,第二步又电离出氢离子,第一步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了第二步的电离,而硫酸氢钠溶液中硫酸氢根离子只有一步电离,所以.1mol/L H2SO4中的HSO4-的电离度小于0.1mol/L NaHSO4中HSO4-的电离度,
故答案为:硫酸的第一步电离抑制了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
(3)醋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则Ka=
c(CH3COO-)?c(H+)
c(CH3COOH)
;醋酸溶液中c(H+)=c(CH3COO-)=cα,则Ka=
c(CH3COO-)?c(H+)
c(CH3COOH)
=
cα×cα
c-cα
=
cα2
1-α

故答案为:Ka=
c(CH3COO-)?c(H+)
c(CH3COOH)
cα2
1-α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注意硫酸实际上是分两步电离的,且第二步是不完全电离,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卤化物和卤酸盐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某小组为探究其中一些盐的性质,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如下:
①BrO3-+6I-+6H+=3I2+Br-+3H2O   ②2BrO3-+I2=2IO3-+Br2
③IO3-+5I-+6H+=3I2+3H2O       ④2IO3-+10Br-+12H+=I2+5Br2+6H2O
实验如表:
步骤 现象
ⅰ.向盛有30mL 0.2mol?L-1 KI溶液的锥形瓶中依次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和足量稀硫酸,再用滴定管逐滴加入KBrO3溶液 随着KBrO3溶液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并逐渐加深,最终保持不变
ⅱ.继续向上述溶液中滴入KBrO3溶液 溶液的蓝色逐渐褪去
请回答:
(1)步骤ⅰ开始时发生的反应如资料①所示,溶液中I-完全被氧化时转移
 
mol e-,该反应中硫酸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2)上述资料中的反应         (填序号)可表示步骤ⅱ中的反应,通过该反应
 
(填“能”或“不能”)说明碘的非金属性强于溴,原因是
 

(3)根据资料中的反应①~④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IO3-、BrO3-、I2、Br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KBrO3溶液与KBr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C(s)+O2(g)═CO2(g)
途径Ⅱ:先制水煤气:C(s)+H2O(g)═CO(g)+H2(g)
燃烧水煤气:2CO(g)+O2(g)═2CO2(g);
2H2(g)+O2(g)═2H2O(g)
已知:①C(s)+O2(g)═CO2(g);△H1=-393.5kJ?mol-1
②H2(g)+
1
2
O2(g)═H2O(g);△H2=-241.8kJ?mol-1
③CO(g)+
1
2
O2(g)═CO2(g);△H3=-283.0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g)+H2O(g)═H2(g)+CO2(g)是
 
(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2)根据盖斯定律,煤和气态水生成水煤气的反应热△H=
 

(3)根据两种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途径Ⅱ制水煤气时增加能耗,故途径II的做法不可取
B.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D.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后,便于通过管道进行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下列物质:①熔融氯化钠  ②盐酸  ③纯醋酸(CH3COOH)  ④碳酸钙 ⑤酒精 ⑥二氧化碳 ⑦硫酸氢钠固体⑧铜 ⑨碳酸氢钠固体 ⑩氢氧化钡溶液,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用序号填空)
(2)写出物质③和⑨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将物质⑦配制成溶液,逐滴滴入⑩中至Ba2+恰好沉淀完全,写出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J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框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高熔点物质,J是一种红褐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在水中的溶解性
 
(选填“易溶”、“可溶”、“难溶”).
(2)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G→J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现象是
 

(3)D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稀盐酸后,用合适的化学用语表示所得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Ⅰ:从①渗析、②聚沉、③丁达尔效应 ④凝胶、⑤布朗运动、⑥电泳.中选出适当的序号填入下列每小题后面的空格中:(注意:填序号)
(1)用半透膜把制取的Fe(OH)3胶体中生成的氯化钠分离的方法叫做
 

(2)在肥皂水中透过强光,可见到光带,这种现象称为
 

(3)在Fe(OH)3胶体中加入(NH42SO4,产生红褐色沉淀,这种现象叫做
 

(4)在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小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
 

Ⅱ: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
 
;  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
 
,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些元素的有关数据:
元素性质
原子半径(10-10m) 1.86 1.52 0.66 1.43 0.77 1.10 0.99 2.31 0.70 0.64
最高价态 +1 +1 - +3 +4 +5 +7 +1 +5 -
最低价态 - - -2 - -4 -3 -1 - -3 -1
试回答下列问题:(以下各题回答,可能的话,均用对应的元素符号或物质的化学式表示)
(1)写出⑨与氢元素形成的常见阳离子的电子式
 

(2)上述⑤、⑥、⑦号元素中某2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一个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的物质可能是
 
 

(3)某元素R的原子半径为1.04×10-10m,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4)①、④、⑦、⑩四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其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
A、6B、12C、18D、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或导致实验失败的是(  )
A、将1mol?L-1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
B、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通氢气后加热氧化铜
C、将FeCl3稀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制备FeCl3浓溶液
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碎瓷片以防暴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