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学生利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导线中电子流向为______(用a、b 表示).
(2)写出装置中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3)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
(4)装置中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
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
C.盐桥中的K+、Cl-都向右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
(5)若ZnSO4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Zn电极的腐蚀、还可能导致电流在较短时间内衰减.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填代号).
A.NaOH            B.Zn       C.Fe              D.H2SO4
(6)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______腐蚀.为防止这种腐蚀,通常把船体与浸在海水里的Zn块相连,或与像铅酸蓄电池这样的直流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或“负”)相连.钢铁在呈中性的潮湿环境下的腐蚀比呈酸性时缓慢,在碱性潮湿环境下的腐蚀更缓慢,试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碱性时比中性时更缓慢原因______(写出电极反应式及必要的文字叙述).
(7)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电解装置制取,电解总反应为:2Cu+H2OCu2O+H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若用铅酸蓄电池作为电源进行电解,当蓄电池中有0.2mol H+被消耗时,Cu2O的理论产量为______g.
【答案】分析:图1为原电池装置,Zn为负极,Cu为正极,
(1)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2)负极Zn失去电子;
(3)铜电极发生Cu2++2e-=Cu,增加0.64g,n(Cu)==0.01mol,转移0.02mol电子;
(4)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为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5)除去Cu2+,可促进其水解生成沉淀,注意不引入新的杂质;
(6)海水为中性或弱酸性,轮船易发生吸氧腐蚀,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或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保护轮船,在碱性潮湿环境下的腐蚀更缓慢是因抑制电极反应的发生;
(7)图2所示的电解装置,发生2Cu+H2OCu2O+H2,阴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用铅酸蓄电池作为电源进行电解,当蓄电池中有0.2mol H+被消耗时利用电子守恒可知,4H+~Cu2O.
解答:解:图1为原电池装置,Zn为负极,Cu为正极,
(1)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则电子流向为由a到b(或a→b),故答案为:由a到b(或a→b);
(2)负极Zn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答案为:Zn-2e-=Zn2+
(3)铜电极发生Cu2++2e-=Cu,增加0.64g,n(Cu)==0.01mol,转移0.02mol电子,转移电子数目为0.02mol×NA=1.204×1022,故答案为:1.204×1022
(4)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为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右侧为负极,左侧为正极,只有B正确,故答案为:B;
(5)除去Cu2+,可促进其水解生成沉淀,注意不引入新的杂质,AC会引入杂质,D抑制水解,只有B符合,故答案为:B;
(6)海水为中性或弱酸性,轮船易发生吸氧腐蚀,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或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保护轮船,则有电源时轮船连接负极,在碱性潮湿环境下的腐蚀更缓慢是因抑制电极反应的发生,故答案为:吸氧;负;O2+4e-+2H2O=4OH-碱性较强时,OH-浓度较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抑制了上述电极反应的发生,所以腐蚀缓慢;
(7)图2所示的电解装置,发生2Cu+H2OCu2O+H2,阴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用铅酸蓄电池作为电源进行电解,当蓄电池中有0.2mol H+被消耗时利用电子守恒可知,4H+~Cu2O,则Cu2O的理论产量为×144g/mol=7.2g,故答案为:2H++2e-=H2;7.2.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侧重反应原理的考查,考查点较全面细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明确计算中的电子守恒及电极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学生利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导线中电子流向为
由a到b(或a→b)
由a到b(或a→b)
(用a、b 表示).
(2)写出装置中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Zn-2e-=Zn2+
Zn-2e-=Zn2+

(3)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1.204×1022
1.204×1022

(4)装置中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表述正确的是
B
B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
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
C.盐桥中的K+、Cl-都向右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
(5)若ZnSO4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Zn电极的腐蚀、还可能导致电流在较短时间内衰减.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B
B
(填代号).
A.NaOH            B.Zn         C.Fe              D.H2SO4
(6)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
吸氧
吸氧
腐蚀.为防止这种腐蚀,通常把船体与浸在海水里的Zn块相连,或与像铅酸蓄电池这样的直流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相连.钢铁在呈中性的潮湿环境下的腐蚀比呈酸性时缓慢,在碱性潮湿环境下的腐蚀更缓慢,试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碱性时比中性时更缓慢原因
O2+4e-+2H2O=4OH-碱性较强时,OH-浓度较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抑制了上述电极反应的发生,所以腐蚀缓慢
O2+4e-+2H2O=4OH-碱性较强时,OH-浓度较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抑制了上述电极反应的发生,所以腐蚀缓慢
(写出电极反应式及必要的文字叙述).
(7)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电解装置制取,电解总反应为:2Cu+H2O
 电解 
.
 
Cu2O+H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H++2e-=H2
2H++2e-=H2
.若用铅酸蓄电池作为电源进行电解,当蓄电池中有0.2mol H+被消耗时,Cu2O的理论产量为
7.2
7.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过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又称为“氯碱工业”.氯气的工业制取装置如图1,回答:

①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酚酞,通电后
a
a
(填a或b)侧先变红.②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通电 
.
 
2NaOH+H2↑+Cl2
2NaCl+2H2O
 通电 
.
 
2NaOH+H2↑+Cl2

Ⅱ.某学生设计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
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
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

(3)C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4)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冷却B装置
冷却B装置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2HCl=CaCl2+2H2O
.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
在A、B之间接一个装有饱和的NaCl溶液的洗气瓶
在A、B之间接一个装有饱和的NaCl溶液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都需要用氯气.
I.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法制氯气:观察图1,回答:

(1)若饱和食盐水中通电后b侧产生的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OH-=Cl-+ClO-+H2O
Cl2+2OH-=Cl-+ClO-+H2O

(2)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电解 
.
 
2NaOH+H2↑+Cl2
2NaCl+2H2O
 电解 
.
 
2NaOH+H2↑+Cl2

II.某学生设计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若在标准状态下收集到22.4升的氯气,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
2mol
2mol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3)C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4)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冷却B装置
冷却B装置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2HCl=CaCl2+2H2O
.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
在B、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在B、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5)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能力,可加入少量的物质是
B
B

A.食盐      B.食醋       C.烧碱       D.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s区的元素是                    (填编号)。

(2)表中元素①的2个原子与元素③的2个原子形成的分子中元素③的杂化类型是       

③和⑦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是          

(3)元素⑧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4)在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的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试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在1183 K以下,元素⑨形成如图1所示基本结构单元的晶体;1183 K以上,转变  为图2所示基本结构单元的晶体。

    在1183 K以下的晶体中,与元素⑨的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为             

    在1183 K以上的晶体中,与元素⑨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为             

(B).

已知亚甲基蓝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其转化关系式为:

奇妙的“蓝瓶子”实验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其装置如图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下述实验:

①在250 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 NaOH、100mlH2O和2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关闭活塞a、b,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打开活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关闭活塞、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

⑤以上步骤③、④可重复多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塞紧图1中锥形瓶塞,并打开导管活塞a、b,从导管口(填“左”或“右”)通入足量氦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           (填“能”或“不能”)由无色变为蓝色。

(2)如图2所示: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溶液显蓝色的是    试管。

(3)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                 ,亚甲基蓝的作用是              

(4)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                

(5)该实验中③、④操作         (填“能”或“不能”)无限次重复进行,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