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1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s),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X)

n(Y)

n(M)

n(N)

800

0.10

0.40

0.080

0.080

800

0.20

0.80

a

a

900

0.10

0.15

0.06

0.0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5min达平衡,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X)=0.016mol/(L·min)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2.5

C.实验②中,达到平衡时,a大于0.16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1月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Z三种元素都是短周期的主族元素。X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二倍;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三倍。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惰性电极电解由X、Y、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电解后溶液的pH值一定增大

B. 由X、Y、Z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一定为X2YZ3

C. 由X、Y、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

D. X元素形成的单质晶体可能为金属晶体,Y、Z两元素形成的单质晶体一定为分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常压时烯烃与氢气混合不反应,高温时反应很慢,但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时可氢气反应生成烷,一般认为加氢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和H2生成乙烷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可减小反应的热效应

C.催化剂能改变平衡转化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

D.催化加氢过程中金属氢化物的一个氢原子和双键碳原子先结合,得到中间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小组同学欲探究0.1 mol/L Fe3+溶液与 0.1 mol/L S2-溶液的反应。小组同学先进行理论预测,提出如下三种可能:

a.Fe3+与 S2-发生复分解反应

b.Fe3+与 S2-发生 反应

c.Fe3+与 S2-发生互促水解反应

(1)依据预测a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将预测b补充完整 ,说明预测依据

在进行实验验证前,先进行资料收集,得到如下信息:

物质

颜色

水中溶解性

Fe2S3

黑色

难溶于水

FeS

黑褐色

难溶于水

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

备注

1

向2 mL 0.1 mol/L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入3滴0.1 mol/L 硫化钠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 立即变为黄色沉淀,未见其它明显现象

自始至终都未见红褐色沉淀

2

继续滴加3滴0.1 mol/L 硫化钠溶液

同上

3

继续滴加0.1 mol/L 硫化钠溶液至过量

产生黑色沉淀,振荡后静置,未发现明显变化

(3)写出黑色沉淀转变为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为进一步探究反应实质,该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

4

向2 mL 0.1 mol/L硫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3滴0.1 mol/L 氯化铁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未见其它明显现象

5

继续滴加3滴0.1 mol/L 氯化铁溶液

同上

6

继续滴加0.1 mol/L 氯化铁溶液至过量

同上

(4)步骤4与步骤1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5)有同学认为步骤3中产生的黑色沉淀中可能有FeS。请判断他的想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6)依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N2(g)与H2(g)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NH3(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过程中破坏的均为非极性键

B.Ⅰ过程吸收能量,II过程放出能量

C. N2(g) + 3H2(g) 2NH3(g) ΔH = –44 kJ·mol-1

D.1mol N2(g)与3 mol H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NH3(g)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Na+、SO42﹣、Cu2+ B. Na+、NH4+、H+、CO32﹣

C. K+、Fe2+、H+、NO3﹣ D. Ca2+、Ba2+、SO42﹣、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五县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电池的正极材料必须是金属

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实验室欲快速制取氢气,可利用粗锌与稀硫酸反应

D.原电池可以把物质内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X浓度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