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常温下,pH值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NaX>NaY>Na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酸的酸性为HX<HY<HZ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的水溶液中,NaZ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C.pH值相同的三种酸的水溶液,恰好中和时所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HX<HY<HZ

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X和NaZ能发生HX+NaZ=HZ+NaX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NH4+、Mg2+、CO32-、Ba2+、SO42-。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3份 100 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1

加入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

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收集到气体0.896L(换算成标准状况)

3

加入足量B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重;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洗涤、干燥、称重

第一次称重读数为6.27g,第二次称重读数为2.33g

已知加热时NH4++OH-NH3↑+H2O,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混合物中Cl-是否一定存在 _。(填“是”或“否”)

(2)写出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室温下如图,关闭活塞,在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H2和Cl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点燃使H2与Cl2充分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H2+Cl2=2HCl,恢复到原温度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

B.最终容器内无H2存在

C.反应前后H2室压强相同

D.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I、某学生用0.2000 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润洗过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或2滴酚酞溶液

⑤滴入一滴标准液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立即停止滴定,记录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

(2)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_________中。(从图中选填“甲”或“乙”)

(3)下列操作会引起实验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_(填编号)

A.酸式滴定管未润洗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C.锥形瓶先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结束时仰视滴定管,并记录数据

E.滴定过程中有一滴标准液飞溅出锥形瓶

(4)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II.利用中和滴定的原理,在工业生产中还可以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测定物质含量。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状TiO2。

用现代分析仪器测定TiO2粒子的大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下列问题:

(5)除去TiCl4含有的杂质A3+可选用调节pH的方法使其转化为A(OH)3沉淀除去。已知Al(OH)3的,若想将Al3+完全沉淀(不考虑钛离子的沉淀),则溶液的pH一定不能小于__________。(时,即可认为完全沉淀)

(6)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 g·mol-1)试样w g,消耗c mol·L-1NH4Fe(SO4)2标准溶液V 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NaHCO3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HCO3-)>c(OH-)>c(CO32-)

B.20ml0.1mol/LCH3COONa溶液与10ml0.1mol/LHCl溶液混合后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

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H4+)>c(Cl-)>c(OH-)>c(H+)[

D.0.1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OH-)>c(H+)+c(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2A(g)+3B(s) 2C(g),增大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不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制取氯气除了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外还可利用下列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该反应的优点是反应产生氯气速度快、不需加热。下图是实验室利用此反应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上述反应中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是还原剂,若反应中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mol,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实验进行时C中可能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__(选“a”“b”或“c”)。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为了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已知Br2的水溶液因浓度不同而呈现橙色或红棕色,I2难溶于水而易溶苯,且I2的苯溶液为紫红色。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Cl2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Br2,请写出D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打开活塞,将D中的少量溶液加入E中,振荡E,观察到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该现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大于I2。

(5)装置F的作用是除去污染性的物质(Cl2、Br2等),已知Cl2与NaOH反应时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NaClO3,且c(Cl-)/c(Cl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若烧杯中装有500mL0.2mol/L的NaOH溶液,则最多可吸收标况下的Cl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忽略Cl2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新制的氯水能使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某校实验小组设计的一套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石墨电极的反应式:O2+2H2O+4e—=4OH—

C.电子由Cu电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

D.电池总的反应是:2Cu+O2+4HCl=2Cu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