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氟、氯、溴、碘四种元素,下列有关它们的性质递变规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依次升高
C.Cl2可以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D.Br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分析 A.卤素单质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B.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性较强的单质能置换出氧化性较弱的单质;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性较强的单质能置换出氧化性较弱的单质.

解答 解:A.从氟到碘,它们的单质都是分子晶体,其状态从气体到固态,分子之间距离逐渐减小,其单质密度从氟到碘依次增大,故A正确;
B.从氟到碘,它们的单质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所以其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性较强的单质能置换出氧化性较弱的单质,非金属性Cl>I,所以Cl2可以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性较强的单质能置换出氧化性较弱的单质,非金属性Cl>Br,所以Br2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卤族元素为载体考查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熟练掌握碱金属族、卤族、第三周期元素结构及其性质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用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分析三套装置,并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溴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Fe+3Br2=2FeBr3
(2)装置A、C中的长导管作用:一是导出HBr气体,二是导气兼冷凝、回流反应物.
(3)C装置已连接好,并进行了气密性检验,也装入了合适的药品,接下来要使反应开始,对C应进行的操作是托起软橡胶袋使铁粉落入溴和苯组成的混合液中.
(4)A、B、C三套装置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苯与溴,原料利用率低的原因是Br2和苯的蒸气逸出
(5)B中采用了双球吸收管,其作用和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吸收反应中随HBr气体逸出的Br2和苯蒸气、CCl4由无色变橙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请写出五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的化学式,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外都具有10个电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Ne、HF、H2O、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实验室做乙醛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实验时:
①为产生光亮的银镜,试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NaOH溶液煮沸,倒掉煮沸液后再用清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②配制银氨溶液时向盛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氨水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先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③加热时应用水浴加热,产生银镜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stackrel{△}{→}$CH3COONH4+2Ag↓+3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A与SO2属于等电子体(即具有相同的原子总数和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总数的微粒),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当冷却到77K时,变成橙红色液体.A的一种制备方法是:在真空中,将CuO和硫一起混合加热,可生成A,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
(1)写出上述制备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O+3S$\frac{\underline{\;\;△\;\;}}{\;}$S2O+CuS.
(2)若将S2Cl2与CuO在100~400℃加热时也能生成A.写出 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2Cl2+CuO $\frac{\underline{\;100℃-400℃\;}}{\;}$S2O+CuCl2
(3)A也能在水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酸(但酸性都不强).则这两种酸由强到弱的化学式分别为H2SO3和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则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A.XH3nB.HXC.XH2nD.H8-3n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把H2S写成H3S,则违背了共价键的饱和性
B.H3O+的存在说明共价键不应有饱和性
C.所有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D.两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后,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Cu3N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在电子工业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国防领域、通讯领域以及光学工业等领域中,发挥着广泛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1)与N3-含有相同电子数的三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是V形.
(2)Cu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请解释Cu具有导电性的原因Cu为金属晶体,晶体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子,通电后定向移动.
(3)在Cu的催化作用下,乙醇可被空气氧化为乙醛,乙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2、sp3,乙醛分子中H-C-O的键角大于乙醇分子中的H-C-O的键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其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2+和Cu,但CuO在高温下会分解成Cu2O,试从结构角度解释高温下CuO为何会生成Cu2OCu+价电子为3d10为全充满结构更稳定.
(5)[Cu(H2O)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中的两个H2O被Cl-取代有两种不同的结构,试画出具有极性的分子的结构式
(6)Cu3N的晶胞结构如图,N3-的配位数为6,Cu+半径为a pm,N3-半径为b pm,Cu3N的密度$\frac{103×1{0}^{30}}{4(a+b)^{3}{N}_{A}}$g/cm3.(阿伏加德罗为常数用N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1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盛有紫色石蕊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B(填字母代号)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B.饱和食盐水C.浓硫酸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制取温度不同、制取时碱的浓度也不同.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在图2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M(填字母代号);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晶体的操作是过滤,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4)次氯酸钠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5)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完成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红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浅黄绿色色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浅黄绿色
(6)装置⑤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