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表中维生素C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分子式 C6H806
物理特性 可口酸味
化学特性 还原性,易被氧化
重要功能 抗坏血病
主要存在 新鲜水果,绿色蔬菜
(1)小明同学在超市中购买了以下食品:苹果、西红柿、薯片、牛肉干,上述食品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2)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小,因为维生素C在受热时很容易被
 
(填“氧化”或“还原”);
(3)维生素c可以治疗的疾病是
 

A.坏血病    B.脑炎    C.骨折    D.肺炎.
分析:(1)根据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种类解题;
(2)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酸性,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空气中及高温下易被氧化;
(3)维生素C可治坏血病.
解答:解:(1)苹果、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薯片富含淀粉,牛肉干富含蛋白质,故答案为:苹果;西红柿;
(2)维生素C溶液呈酸性;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小,维生素C在空气中及高温下易被氧化,故答案为:酸;氧化;
(3)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可治坏血病,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营养素的来源、维生素C的性质,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福建)Ⅰ、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mol P4时,就有
20
20
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1I2溶液V1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1Na2S2O3溶液V2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
2aV1-bV2
2000
2aV1-bV2
2000
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表所示:
0.01mol?L-1
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1
Na2SO3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
/mL
实验
温度
/℃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实验1 5 V1 35 25
实验2 5 5 40 25
实验3 5 5 V2 0
该实验的目的是
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表中V2=
40
40
mL
Ⅱ、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
分解出HCl气体,抑制CeCl3水解
分解出HCl气体,抑制CeCl3水解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Ce3++
1
1
H2O2+
6
6
H2O═
2
2
Ce(OH)4↓+
6H+
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8分)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时,就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1 I2溶液V1 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1 Na2S2O3溶液V2 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

           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1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1

Na2SO3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实验1

5

V1

35

25

 

实验2

5

5

40

25

 

实验3

5

5

V2

0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V2=___________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信阳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15分)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C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 1molP4时,就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8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 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molL-1I2溶液V1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molL-1 Na2S2O3溶液V2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量是       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钠(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映:
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1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1Na2SO3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实验1
5
V1
35
25
 
实验2
5
5
40
25
 
实验3
5
5
V2
0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表中V2=­_________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 ≈3. 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H2O2+□H2O=====□Ce(O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河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5分)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C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 1molP4 时,就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8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 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molL-1I2溶液V1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molL-1 Na2S2O3溶液V2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量是        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钠(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映:

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1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1Na2SO3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实验1

5

V1

35

25

 

实验2

5

5

40

25

 

实验3

5

5

V2

0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表中V2=­_________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 ≈3. 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H2O2+□H2O=====□Ce(O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福建) 题型:填空题

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C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 1molP4 时,就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2)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8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 完全氧化,剩余的I2 用Na2S2O2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molL-1I2溶液V1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2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molL-1 Na2S2O2溶液V2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量是        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钠(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映:

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表中______ML。

II 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钵(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 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 ≈3. Ce5+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

(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