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SO2、NO是大气污染物.吸收SO2 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下(Ce为铈元素):

(1)装置Ⅰ中生成HSO3-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
(2)含硫各微粒(H2SO3、HSO3-和SO32-)存在于S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X(i)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填字母序号).
a.pH=8时,溶液中c(HSO3-)<c(SO32-
b.pH=7时,溶液中c(Na+)=c(HSO3-)+c(SO32-
c.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SO3,可将溶液的pH控制在4~5左右
②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因:HSO3-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SO3-?SO32-+H+,加CaCl2溶液后,Ca2++SO32-=CaSO3↓使电离平衡右移,c(H+)增大.
(3)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写出生成NO3-时的离子方程式NO+2H2O+3Ce4+=3Ce3++NO3-+4H+
(4)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再生Ce4+,同时获得副产品Na2S2O4,其原理如图2所示.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SO3-+4H++4e-=S2O32-+3H2O.
②生成Ce4+从电解槽的a(填字母序号)口流出.
(5)从氧化池Ⅳ中得到的粗产品NH4NO3的实验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标况下,若V L尾气(设气体体积分数:NO为a%、SO2为b%、CO2为c%)经上述流程变化后最终获得m g NH4NO3,则尾气中NO的利用率为$\frac{28m}{aV}$%.

分析 吸收SO2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分析可知,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吸收二氧化硫,剩余一氧化氮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进入装置Ⅲ电解再生Ce4+循环使用,最后剩余的NO3-、NO2-通入氨气和氧气反应得到硝酸铵,
(1)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和强碱之间发生反应;
(2)①当溶液的pH=8时,根据图示得到溶液是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根据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来回答;
②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示酸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来回答;
(3)在酸性环境下,NO和Ce4+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在电解池中,阳极上发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氮元素守恒计算;
(5)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标况下,若V L尾气(设气体体积分数:NO为a%、SO2为b%、CO2为c%)经上述流程变化后最终获得m g NH4NO3,其中铵根来源于通入的氨气,硝酸根离子中的氮元素来源于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氮,结合元素守恒计算得到.

解答 解:(1)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和强碱氢氧化钠之间发生反应:SO2+OH-=HSO3-,故答案为:SO2+OH-=HSO3-
(2)①a、当溶液的pH=8时,根据图示得到溶液是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SO32-)>c(HSO3-)>c(OH-)>c(H+),c(SO32-)>c(HSO3-),故a正确;
b.pH=7时,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HSO3-)+2c(SO32-)+c(OH-),故溶液中c(Na+)=c(HSO3-)+2c(SO32-),故b错误;
c.图象可知,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SO3,可将溶液的pH控制在4~5左右.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②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大于水解,HSO3-?SO32-+H+,溶液显示酸性,加入CaCl2溶液后,Ca2++SO32-=CaSO3↓使电离平衡右移,
故答案为:HSO3-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SO3-?SO32-+H+,加CaCl2溶液后,Ca2++SO32-=CaSO3↓使电离平衡右移,c(H+)增大;
(3)在酸性环境下,NO和Ce4+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2H2O+3Ce4+=3Ce3++NO3-+4H+
故答案为:NO+2H2O+3Ce4+=3Ce3++NO3-+4H+
(4)①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SO3-+4H++4e-=S2O32-+3H2O,阳极电极反应为:Ce3+-e-═Ce4+
故答案为:2HSO3-+4H++4e-=S2O32-+3H2O;
②在电解池中,阳极上是Ce3+失电子成为Ce4+的过程,所以生成Ce4+从电解槽的阳极上极a极流出,
故答案为:a;
(5)在氧化池Ⅵ中得到NH4NO3溶液,从NH4NO3溶液中得到硝酸铵可以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获得,标况下,若V L尾气(设气体体积分数:NO为a%、SO2为b%、CO2为c%)经上述流程变化后最终获得m g NH4NO3,尾气中NO最后变化为硝酸根离子,则尾气中NO的利用率=$\frac{\frac{mg}{80g/mol}}{\frac{Va%L}{22.4L/mol}}$×100%=$\frac{28m}{aV}$%,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frac{28m}{aV}$%.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含氮元素、含硫元素物质的性质知识,注意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
B.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C.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有CO2气体生成
D.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2min末X的浓度为0.35mol/L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Z?2Y+3X
C.反应2min内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D.任何时刻以Z、Y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关系符合υ(Z)(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海水晒盐后所得的苦卤中含有较高浓度的MgCl2、KCl以及金属溴化物.以下是苦卤化学分离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试剂A是一种有色气体单质,则A是Cl2(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2Br-+Cl2=Br2+2Cl-
(2)“操作II”是蒸馏(填“蒸发”“蒸馏”“分液”或“重结晶”,下同),“操作III”是重结晶.
(3)试剂B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b(填字母).
a.饱和NaCl溶液   b.CCl4c.NaOHd.乙醇
实验室中也可用苯代替试剂B,但工业生产中,通常不使用苯,理由是苯易燃在生产中易发生爆炸,苯有毒对环境有污染不符绿色化学,苯与溴单质再光照条件下可能发生反应,铁除杂条件下本和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任写两点).
(4)MgCl2中可能含有NaCl杂质,检验杂质存在的方法是用铂丝蘸取稀盐酸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少量氯化镁样品,在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证明氯化钠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进行反应,2SO2+O2?2SO3,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甲乙 丙 丁 
密闭容器体积/L  2 2
 起始物质的量n(SO2)/mol 0.4 0.8 0.8 0.4 
 n(O2)/mol0.24 0.24 0.48 0.24 
 SO2的平衡转化率/%80 a1a2  a3
A.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400
B.SO2的平衡转化率:a1>a2=a3
C.达到平衡时,容器丁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丙中的大
D.达到平衡时,容器丙中c( SO3)大于容器甲中c( SO3)的两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次磷酸(H3PO2)可发生下列反应而用于化学镀银.
4Ag++1H3PO2+2H2O-4Ag+1H3PO4+4H+
试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1;该反应中,H3PO2做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
(2)配平离子方程式.
(3)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
(4)若反应中生成5.4g Ag,则转移电子个数为0.05NA
已知重水(D2O)和乙酸之间会发生氢交换:D2O+CH3COOH?CH3COOD+HDO
(5)次磷酸(H3PO2)与D2O之间也能发生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与D2O之间不能发生氢交换,从分类来看,NaH2PO2属于AC
A.正盐       B.酸式盐       C.钠盐       D.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25℃时,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mol•L-1NaHC2O4溶液(pH=5.5):c(Na+)>c(HC2O4-)>c(H2C2O4)>c(C2O42-
B.0.1mol•L-1NaHS溶液:c(OH-)+c(S2-)═c(H+)+c(H2S)
C.0.1mol•L-1CH3COOH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H3COOH)>c(CH3COO-)>c(H+)>c(OH-
D.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42-)>c(NH4+)>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项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物质性质实际应用
A硅胶吸水能力强食品、药品干燥剂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肥皂
CSiO2是酸性氧化物光导纤维
DNa2O2与CO2、H2O反应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比次外层多4个,Y、Z为相邻金属元素,Z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W与X同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W>X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
C.工业上常用电解对应氯化物的方法制备单质 Z
D.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溶于氯化铵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