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6724  146732  146738  146742  146748  146750  146754  146760  146762  146768  146774  146778  146780  146784  146790  146792  146798  146802  146804  146808  146810  146814  146816  146818  146819  146820  146822  146823  146824  146826  146828  146832  146834  146838  146840  146844  146850  146852  146858  146862  146864  146868  146874  146880  146882  146888  146892  146894  146900  146904  146910  146918  203614 

科目: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等七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l2完全溶于水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1 mol 羟基(-OH)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C.100g30%醋酸溶液中氢原子数为2NA

D.100mL水中OH-的个数是10-8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等七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Ca(HCO3)2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

B.向NH4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NH4++OH­-=NH3·H2O

C. FeSO4 溶液在空气中变黄色:4Fe2++O2+4H+=4Fe3++2H2O

D.用NaOH溶液吸收NO2气体:3NO2+2NaOH=2NaNO3+N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等七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下列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

A.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K+、Na+、SO42-、S2O32-

B.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a+、Ba2+、NO3-、I-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OH-为1×10-7mol/L的溶液中:K+、Na+、SO42-、AlO2-

D.常温下pH=7的溶液中:NH4+ 、K+、CH3COO-、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等七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分离或提纯有机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主要操作方法

A

乙烷

乙烯

酸性KMnO4溶液,洗气

B

MgCl2溶液

FeCl3

MgO,过滤

C

HCl气体

Cl2

饱和食盐水,洗气

D

乙醇

生石灰,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等七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E,B与F同主族,E与F同周期;D的核电荷数是F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常温下单质A与E的状态不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

B.A、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其溶液一定呈酸性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E>C>D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等七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其反应原理和实验的装置如下(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H2SO4(浓)+NaBr NaHSO4+HBr↑

CH3CH2OH+HBrCH3CH2Br+H2O。有关数据见下表:

(1)A装置的名称是

(2)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为

(3)给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均会使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原因是A中发生了副反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给A加热的目的是 ,F接橡皮管导入稀NaOH溶液,其目的主要是

(5)图中C中的导管E的末端须在水面以下,其目的是

(6)为了除去产品中的主要杂质,最好选择下列____________(选填序号)溶液来洗涤所得粗产品

A.氢氧化钠 B.碘化钾 C.亚硫酸钠 D.碳酸氢钠

(7)粗产品用上述溶液洗涤、分液后,再经过蒸馏水洗涤、分液,然后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后过滤,再将所得滤液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分约10.0 g。

①在上述提纯过程中每次分液时产品均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上口或下口)取得。

②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等七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硫酸厂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SO2尾气。

(1)活性炭还原法

反应原理:恒温恒容2C (s)+2SO2(g)S2(g)+2CO2(g) 。

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图:

①第一次出现平衡的时间是第 min;

②0~20min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

③30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 ;40min时,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___。

(2)亚硫酸钠吸牧法

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常温下,当吸收至pH=6时,吸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c(Na+)+c(H+) >c(SO32-)+c(HSO3-)+ c(OH-)

b.c(Na+) = c(SO32-) + c(HSO3-)+ C(H2SO3)

c.c(Na+)> c(SO32-)> c(OH-)>c(H+)

d.水电离出c(OH一)=l×l0-8 mol/L,

(3)电化学处理法

如图所示,Pt(1)电极的反应式为 ;碱性条件下,用Pt(2)电极排出的S2O42-溶液吸收NO2,使其转化为N2,同时有SO32-生成。若阳极转移电子6mol,则理论上处理NO2气体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等七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贫困山区,为了寻找合适的饮用水,对山上的泉水进行了分析化验,结果显示,水中主要含Ca2+、Mg2+、Cl﹣和SO42﹣.则该硬水属于 (填“暂时”或“永久”)硬度,若要除去Ca2+、Mg2+,可以往水中加入石灰和纯碱,试剂加入时先加 后加

(2)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25度,硬度的表示方法是:将水中的Ca2+和Mg2+都看作Ca2+,并将其折算成CaO的质量,通常把1升水中含有10mg CaO称为1度,某化学实验小组对本地区地下水的硬度进行检测。

实验中涉及的部分反应:

M2+(金属离子)+EBT﹣(铬黑T)═MEBT+

蓝色 酒红色

M2+(金属离子)+Y4﹣(EDTA)═MY2﹣

MEBT++Y4﹣(EDTA)═MY2﹣+EBT﹣(铬黑T )

实验过程:

①取地下水样品25.00mL进行预处理,写出由Mg2+引起的暂时硬度的水用加热方法处理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预处理的方法是向水样中加入浓盐酸,煮沸几分钟,煮沸的目的是

③将处理后的水样转移到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调节pH为10,滴加几滴铬黑T溶液,用0.010 00mol•L﹣1的EDTA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时共消耗EDTA溶液15.00mL,则该地下水的硬度为

(3)某工业废水中含有CN﹣和Cr2O72﹣等离子,需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污水处理厂拟用下列流程进行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①流程②中,反应后无气体放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含Cr3+废水需进一步处理,请你设计一个处理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等七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醋硝香豆素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能阻碍血栓扩展,其结构简式为:

醋硝香豆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已知: + H2O

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2)从A到B引入的官能团名称是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关于E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四组吸收峰

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和E

c.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d.存在顺反异构

(6)写出G的结构简式

(7)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环,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 可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 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世纪末,人类开始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最先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C.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 D.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