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2149  152157  152163  152167  152173  152175  152179  152185  152187  152193  152199  152203  152205  152209  152215  152217  152223  152227  152229  152233  152235  152239  152241  152243  152244  152245  152247  152248  152249  152251  152253  152257  152259  152263  152265  152269  152275  152277  152283  152287  152289  152293  152299  152305  152307  152313  152317  152319  152325  152329  152335  152343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
CO32-、SO42-,现取三份各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NH4++OH-═NH3↑+H2O)
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0.08mol气体.
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由第一份进行的实验推断该混合物是否一定含有Cl-:不一定
(2)由第二份进行的实验得知混合物中应含有NH4+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
(3)由第三份进行的实验可知12.54g沉淀的成分为BaCO3、BaSO4,计算形成该沉淀的原混合物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CO32-0.04mol、SO42-0.02mol.
(4)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A.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K+、NH4+、CO32-、SO42-,可能含Cl-,且n(K+)≥0.04mol
B.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可能含K+、Cl-
C.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可能含Mg2+、K+、Cl-
D.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NH4+、SO42-,可能含Mg2+、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CaCO3(或CaO)、NH3、H2O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SO4+CO32-=CaCO3+SO42-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CaCO3外还含有CaSO4(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还含有CO32-,反之则不含有CO32-
(5)已知不同温度下K2SO4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02060
K2SO4溶解的量(g)7.411.118.2
60℃时K2SO4的饱和溶液591g冷却到0℃,可析出K2SO4晶体54g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ad
A、熔点较低(29℃熔化)      b、能导电        c、能制冷       d、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E、G、M、Q、T是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E、G、M是位于P区的同一周期的元素,M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np2n,E与M原子核外的未成对电子数相等;QM2与GM2-为等电子体;T为过渡元素,其原子核外没有未成对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T同区、同周期元素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是3d104s1
(2)E、G、M均可与氢元素形成氢化物,它们的最简单氢化物在固态时都形成分子晶体,其中晶胞结构与干冰不一样的是NH3、H2O(填分子式).
(3)E、G、M的最简单氢化物中,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4>NH3>H2O(用分子式表示),其中G的最简单氢化物的VSEPR模型名称为正四面体,M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分子立体构型名称为V形.
(4)EM、GM+、G2互为等电子体,EM的结构式为(若有配位键,请用“→”表示).E、M电负性相差1.0,由此可以判断EM应该为极性较强的分子,但实际上EM分子的极性极弱,请解释其原因从电负性分析,CO中的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原子,但分子中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是由氧原子单方面提供的,抵消了共用电子对偏向O而产生的极性.
(5)TQ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TQ晶体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如果TQ的摩尔质量为M 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则a、b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4M}{ρ{N}_{A}}}$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从明矾[KAl(SO42•12H2O]制备Al、K2SO4和H2SO4的流程如下:

已知:明矾焙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步骤②中,为提高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AC.
A.粉碎固体混合物  B.降低温度      C.不断搅拌 D.缩短浸泡时间
(3)明矾焙烧完全后,从步骤②的滤液中得到K2SO4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4)步骤③电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O3 $\frac{\underline{\;\;\;\;\;冰晶石\;\;\;\;\;}}{970℃电解}$4Al+3O2↑,电解池的电极是用碳素材料做成,电解过程中,阳极材料需要定期更换,原因是:阳极中碳被氧化成CO2(CO).
(5)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则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是NiO(OH)+H2O+e-═Ni(OH)2+OH-
(6)焙烧a吨明矾(摩尔质量为b g/mol),若SO2 的转化率为96%,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质量为$\frac{a×106g/t}{bg/mol}$×$\frac{9mol}{4mol}$×96%×$\frac{98g/mol}{98%×106g/t}$=$\begin{array}{l}\frac{9mol×98g/mol×96%×a}{4mol×bg/mol×98%}\end{array}$=$\frac{216a}{b}$吨(列出计算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有机物X (C9H804)是一种应用最早、最广的药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体.有机物X的仪器分析如图:
①有机物X的红外光谱
②有机物X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峰面积比是1:1:1:1:1:3,已知X分子中苯环上只有两个相邻的取代基,
则X的结构简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三氯化硼(BCl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取乙硼烷(B2H6),也可做有机合成的催化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下列装置制备BCl3
已知:①BCl3的沸点为12.5℃,熔点为-107.3℃;②2B+6HCl  $\frac{\underline{\;\;△\;\;}}{\;}$   2BCl3↑+3H2
③硼与铝的性质相似,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E→B→D→E→F
(装置可重复使用),实验时应先点燃A处酒精灯(填“A”或“B”).
(3)装置E的两个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U形管、;吸收多余的氯气.
实验中若不用装置C,可能产生的危险是氢气与氯气混合受热易爆炸.
(4)装置D的作用是冷却和收集三氯化硼.
(5)BCl3遇水产生大量的白雾,同时生成硼酸(H3BO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Cl3+3H2O=3HCl+H3BO3
(6)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所得的产品中是否含有硼粉: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样品中含有硼粉;若无气泡,则样品中无硼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2015年我国药物化学家屠吆吆因发明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异胡薄荷醇为起始原料是人工合成青蒿素的途径之一(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异胡薄荷醇遇FeCl3溶液显紫色
B.异胡薄荷醇可发生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D.青蒿素在热的酸、碱溶液中均可稳定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乳酸亚铁([CH3CH(OH)COO]2Fe•3H2O,Mr=288)是一种常用的补铁剂,可通过乳酸与碳酸亚铁反应制得:
CH3CH(OH)COOH+FeCO3+2H2O→[CH3CH(OH)COO]2Fe•3H2O+CO2↑.
已知FeCO3易被氧化4FeCO3+6H2O+O2═4Fe(OH)3+4CO2
某兴趣小组用FeCl2(用铁粉和稀盐酸制得)和NH4HCO3制备FeCO3的装置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盛放在装置A中(填字母,下同),NH4HCO3盛放在装置C  中
(2)该装置C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2HCO3-=FeCO3↓+CO2↑+H2O将生成的FeCl2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时的操作是(待D处的气体纯净后)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
(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乳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75℃下搅拌反应.铁粉的作用是防止+2价的铁元素被氧化
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加入适量乳酸让铁粉反应完全
(4)该兴趣小组用KMnO4法测定样品中亚铁含量进而计算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发现产品的质量分数总是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乳酸根离子被酸性KMnO4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2H2O),已知氯化铜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1)溶液1中的金属离子有Fe3+、Fe2+、Cu2+.能检验出溶液1中Fe2+的试剂是①②(填
编号)①KMnO4        ②K3[Fe(CN)6]③NaOH         ④KSCN
(2)试剂Y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Y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cd.
a.NaOH   b.NH3•H2O   c.CuO   d.Cu2(OH)2CO3   e.CuSO4
调节pH至4~5的原因是使溶液中Fe3+转化为Fe(OH)3沉淀,Cu2+离子不沉淀.
(3)配制实验所需480mL10mol/L浓HCl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4)得到CuCl2•xH2O晶体最好采用的干燥方式是D.
A.空气中加热蒸干                     B.空气中低温蒸干
C.HCl气流中高温烘干                 D.HCl气流中低温烘干
(5)为了测定制得的氯化铜晶体(CuCl2•xH2O)中x的值,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称取m g晶体溶于水,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沉淀洗涤后用小火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称量所得黑色固体的质量为ng.根据实验数据测得x=$\frac{80m-135n}{18n}$(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6)NH4HSO4在分析试剂、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现向100mL 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图中a、b、c、d、e五个点.
①b点时,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是NH4+
②在c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c(Na+)>c(SO42-)>c(NH4+)>c(OH-)=c(H+).
③d、e点对应溶液中,水电离程度大小关系是d>e(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核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合金(单质钠和单质铝熔合而成)作载热介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Na+>Al3+
B.铝钠合金若投入一定水中可得无色溶液并产生气泡
C.若m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若放出的H2越多,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少
D.铝钠合金投入到足量氯化铜溶液中,肯定有氢氧化铜沉淀也可能有铜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