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1995  162003  162009  162013  162019  162021  162025  162031  162033  162039  162045  162049  162051  162055  162061  162063  162069  162073  162075  162079  162081  162085  162087  162089  162090  162091  162093  162094  162095  162097  162099  162103  162105  162109  162111  162115  162121  162123  162129  162133  162135  162139  162145  162151  162153  162159  162163  162165  162171  162175  162181  162189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X、Y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见图.
(1)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的共同点是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温度越高,x的饱和溶液中X的质A分数越大(填“越大”或“越小,);
(3)将a1gY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mg得到溶液a2 g,则a1、a2、m的关系是b(填序号);
a. a1>a2+m                             b.a1=a2+m
c. a1<a2+m                             d.无法确定
(4)保持温度不变,X的饱和溶液和Y的饱和溶液混合((X与Y不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d
a.X的饱和溶液和Y的饱和溶液       b. X的不饱和溶液和Y的饱和溶液
c. X的饱和溶液和Y的不饱和溶液    d. X的不饱和溶液和Y的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
(1)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Fe2O3;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CO.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frac{\underline{\;高温\;}}{\;}$CO2+H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frac{\underline{\;高温\;}}{\;}$H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分类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由苯制取溴苯、硝基苯、环己烷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②铅蓄电池、锂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都属于二次电池
③碳素钢、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属于合金
④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都属于氧化性酸
⑤氨水、醋酸、氢氧化铝都属于弱电解质
⑥豆浆、淀粉水溶液、雾都属于胶体.
A.③⑥B.①④C.②③⑥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25℃时,下列酸的电离常数:
物质名称醋酸氢氰酸氢氟酸甲酸
电离常数K1.75×10-54.93×10-107.2×10-41.77×10-4
则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上述溶液c(H+)最大的是(  )
A.醋酸B.氢氰酸C.氢氟酸D.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3?2H++CO32-B.CH3COO-+H2O?CH3COOH+OH-
C.NaHCO3?Na++HCO3-D.BaOH)2?Ba2++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4)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中盛有饱和石灰水,大烧杯中盛有试剂X.将试剂Y加入到大烧杯X中,观察到小烧杯中的现象正确的是(  )
序号试剂X试剂Y小烧杯中的现象
A硝酸铵产生白色沉淀
B浓硫酸无明显变化
C盐酸镁条产生白色沉淀
D硫酸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48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48mL 1.25mol/L的NaOH溶液需要称量12.5g 固体NaOH
(2)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五项中的①③⑤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若在配置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将使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CE(选各选项的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时,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
B.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
C.固体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并接着进行后继续操作
D.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E.最后确定NaOH溶液体积(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
F.定容摇匀后静止,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如图是无机物A~G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已知:①A、B、C、D、G含有同种元素.

物质纯A(单质)B溶液C固体D固体G溶液
颜色银白色黄色红褐色红棕色浅绿色
③E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也能将一种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稀的F溶液与A反应生成E、G.
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写出D的化学式:Fe2O3
(2)G生成C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E→A4H2+Fe3O4$\frac{\underline{\;高温\;}}{\;}$3Fe+4H2O;
A→B2Fe+3Cl2$\frac{\underline{\;点燃\;}}{\;}$2FeCl3
(4)B→F的离子方程式为;G与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Fe2++HClO═2Fe3++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实验能成功的是(  )
A.苯加入到溴水中,将会和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B.在空气中灼烧铜丝,待铜丝冷却后伸入乙醇中,反复多次,可以制得乙醛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的AgNO3溶液,再滴加稀氨水,直到AgOH完全沉淀,即制得银氨溶液
D.将10%的葡萄糖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中,加热可得到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