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4189  174197  174203  174207  174213  174215  174219  174225  174227  174233  174239  174243  174245  174249  174255  174257  174263  174267  174269  174273  174275  174279  174281  174283  174284  174285  174287  174288  174289  174291  174293  174297  174299  174303  174305  174309  174315  174317  174323  174327  174329  174333  174339  174345  174347  174353  174357  174359  174365  174369  174375  174383  203614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H2(g)+I2(g)2HI(g)ΔH<0,现有三个相同的1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molH2和1molI2(g),在Ⅱ中充入2molHI(g),在Ⅲ中充入2molH2和2molI2(g),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Ⅰ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容器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C.容器Ⅱ中的气体颜色比容器Ⅰ中的气体颜色深

D.容器Ⅰ中H2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HI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和1molY发生反应:2X(g)+Y(g)3Z(g)△H<0,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B.W点X的正反应速率小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

C.Q点时,Y的转化率最小

D.平衡时充入Z,达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来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B.电极b采用MnO2,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

C.每消耗3molH2O2,转移的电子为3mol

D.该电池的a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4L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A气体和5molB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xD(g),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molC,经测定,D的浓度为0.5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的转化率为20%

B.平衡时A的浓度为1.50mol/L

C.x=1

D.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反应A2+B22AB在不同条件下,产物AB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为500℃,b为300℃时情况,c为300℃时从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

B.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C.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D.AB为固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且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N2(g)和3molH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NH3(g)并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2kJ,若Q1=3Q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平衡时甲中NH3的体积分数为75%

B.达平衡时甲、乙中NH3的体积分数乙>甲

C.达到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25molN2(g)、0.75molH2(g)和1.5molNH3(g),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D.乙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N2(g)+3H2(g);△H=+Q2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mol/LNaOH溶液

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___g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中和热为57.3kJ/mol);

(2)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②近似认为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1)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ΔH,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①根据图表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mol/(L•min);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B.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C.通入一定量的NO

D.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ΔH________0(填“>”或“<”).

(2)工业上用CO2和H2反应合成二甲醚。已知:

CO2(g)+3H2(g)CH3OH(g)+H2O(g)△H1=-49.1kJ/mol

2CH3OH(g)CH3OCH3(g)+H2O(g)△H2=-24.5kJ/mol

写出CO2(g)和H2(g)转化为CH3OCH3(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二甲醚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电量大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一种二甲醚氧气电池(电解质为KOH溶液)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Na+、K+、Cu2+

阴离子

SO42-、OH-

在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溶液、足量的B溶液、足量的C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M为电源的____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

(2)电极e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________。

(3)写出乙烧杯中的电解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电解过程中,乙烧杯中的B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还能继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若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g,要使丙烧杯中的C溶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