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4269  174277  174283  174287  174293  174295  174299  174305  174307  174313  174319  174323  174325  174329  174335  174337  174343  174347  174349  174353  174355  174359  174361  174363  174364  174365  174367  174368  174369  174371  174373  174377  174379  174383  174385  174389  174395  174397  174403  174407  174409  174413  174419  174425  174427  174433  174437  174439  174445  174449  174455  174463  203614 

科目: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SO2通入溴水中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B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

C

将新制氯水和KI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

氧化性:Cl2<I2

D

分别向0.1 mol·L-1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0.1 mol·L-1 Na2CO3溶液

醋酸中有气泡产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

酸性:醋酸>碳酸>硼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

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氧气是氧化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C(s)+O2(g)=CO2(g) ΔH1

CO2(g)+C(s)=2CO(g) ΔH2

2CO(g)+O2(g)=2CO2(g) ΔH3

4Fe(s)+3O2(g)=2Fe2O3(s) ΔH4

3CO(g)+Fe2O3(s)=3CO2(g)+2Fe(s)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0,ΔH3<0 B.ΔH2>0,ΔH4>0 C.ΔH1=ΔH2+ΔH3 D.ΔH3=ΔH4+2Δ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只有( )

序号

X

Y

Z

W

Cu

CuSO4

Cu(OH)2

CuO

Na

NaOH

Na2CO3

NaCl

Cl2

Ca(ClO)2

HClO

HCl

Fe

FeCl3

FeCl2

Fe(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 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在M–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D.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4Mn++nO2+2nH2O+4ne–=4M(OH)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能得到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石灰石

澄清石灰水

制二氧化碳并吸收尾气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H2S溶液

SO2具有还原性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

溶液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还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可用于制熔点较高的金属

C.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

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溶液中含有如下离子组中的若干种:K+、Mg2+、Fe3+、Fe2+、CO32-、NO3-、SO42-、I-、SiO32-、C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某同学欲探究该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浅紫色火焰;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

Ⅲ.取Ⅱ反应后的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出现紫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肯定不含Mg2+、SiO32-

B.步骤Ⅱ中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C.原溶液由K+、Fe2+、NO3-、I-、SO42-五种离子组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Mg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与CO2反应的物质依次是:KOH、 Ba(OH)2、BaCO3

B.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2+、Ag+、Cu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Zn反应的离子依次是:Ag+、Cu2+、Fe2+

C.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依次是 :AlO2-、Al(OH)3、OH-、CO32-

D.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与氯气反应的离子依次是:I-、Br-、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C.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