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5296  175304  175310  175314  175320  175322  175326  175332  175334  175340  175346  175350  175352  175356  175362  175364  175370  175374  175376  175380  175382  175386  175388  175390  175391  175392  175394  175395  175396  175398  175400  175404  175406  175410  175412  175416  175422  175424  175430  175434  175436  175440  175446  175452  175454  175460  175464  175466  175472  175476  175482  175490  203614 

科目: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H++Z-+XO=X2++Z2+H2O(未配平),

②2M2++R2=2M3++2R-,

③2R-+Z2=R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反应2M2++Z2 = 2M3++2Z-不可以自发进行

B.R元素在反应②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

C.反应①配平后,H2O的化学计量数为8

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X2+>Z->R->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C.若生成0.2 mol HNO3,则转移0.2 mol电子

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均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Y能形成X2Y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可能为1 :1

B. X2Y不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C. X和Y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

D. 根据周期表递变规律判断X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原子半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定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稀硝酸或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假设产物气体只可能是NO或NO2).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①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

②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Cu(NO3)2的物质的量相同

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

A.只有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20 mL 1 mol/L的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往溶液里加入1 mol/L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mL)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镁铝合金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它不溶解在任何酸、碱或盐中

B.c值越大,合金中Al的含量越高

C.b值越大,合金中Mg的含量越高

D.假设c=25,整个实验过程中,只发生了4个离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molNa2O2和b molNaHCO3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使其充分反应,当排出气体为两种气体时, a:b不可能为( )

A.3:4 B.4:5 C.2:3 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某类化学反应可用如下通式表示:A+B→C+D+H2O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C的稀溶液显蓝色,D为红棕色气体,则B溶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反应中每生成1 mol H2O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若A为单质,C、D都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A、B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氧化物,C、D中有一种是常见的有毒气体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是一种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是一种固体可作干燥剂(中性),则实验室制取气体C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西安北郊古墓中曾出土一青铜锤(一种酒具),表面附着有绿色固体物质,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 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

(1)上述报道引发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的关注,他们收集家中铜器表面的绿色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铜器表面附着绿色固体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猜想:查阅相关资料后,猜想绿色固体物质可能是铜绿。

实验步骤:

①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进行加热,至完全分解。观察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加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③取少量上述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④实验结论:绿色固体物质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用元素符号作答)。(提示:装置内的空气因素忽略不计)

(2)表达与交流

①上述实验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干燥管中的碱石灰作用是什么? _。

若反应结束后,如果先移去酒精灯,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 _。

③如果将B、C两装置对调行吗?________。为什么? 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欲探究某矿石可能是由FeCO3、SiO2、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碳酸不能溶解Al(OH)3沉淀.

(1)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H2CO3>H2SiO3b.原子半径:O<C<Si<Al

c.稳定性:H2O>CH4>SiH4d.离子半径:O2﹣<Al3+

(3)该矿石的组成是 ,滤渣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该矿石和1mol/L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