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5362  175370  175376  175380  175386  175388  175392  175398  175400  175406  175412  175416  175418  175422  175428  175430  175436  175440  175442  175446  175448  175452  175454  175456  175457  175458  175460  175461  175462  175464  175466  175470  175472  175476  175478  175482  175488  175490  175496  175500  175502  175506  175512  175518  175520  175526  175530  175532  175538  175542  175548  175556  203614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污水处理的方法中,表示其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混凝法,用明矾做混凝剂:Al3++3H2OAl(OH)3+3H+

B.中和法,用过量CO2中和碱性废水:CO2+2OH—=CO32—

C.沉淀法,用Na2S处理含Hg2+废水:Hg2++S2—=HgS↓

D.氧化还原法,用FeSO4将酸性废水中Cr2O72—还原为Cr3+: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活中常见的荧光棒的发光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H2O2→2+2CO2

二苯基草酸酯

上述反应产生的能量传递给荧光染料分子后,使染料分子释放出荧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是酯的水解反应

B. 荧光棒发光过程涉及化学能到光能的转化

C. 二苯基草酸酯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

D. 二苯基草酸酯与草酸()互为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 + H2O2 = I2 + 2OH?

B.②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③中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I?

D.操作Z的名称是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如下:

① 向浓H2SO4乙醇混合液中滴入乙酸后,加热试管A

② 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红色溶液上方出现油状液体

③ 停止加热,振荡试管B,油状液体层变薄,下层红色溶液褪色

④ 取下层褪色后的溶液,滴入酚酞后又出现红色

结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加热利于加快酯化反应速率,故温度越高越好

B. ③中油状液体层变薄主要是乙酸乙酯溶于Na2CO3溶液所致

C. ③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酚酞溶于乙酸乙酯中

D. 取②中上层油状液体测其,共有3组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室温下,向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滴入pH=7的醋酸铵溶液,溶液pH随滴入醋酸铵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pH = 2

B.b点,c(CH3COO-) > c(NH4+)

C.c点,pH可能大于7

D.ac段,溶液pH增大是CH3COOHH+ + CH3COO-逆向移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操作

现象

取一块打磨过的生铁片,在其表面滴1滴含酚酞和K3[Fe(CN)6]的食盐水

放置一段时间后,生铁片上出现如右图所示“斑痕”。其边缘处为红色,中心区域为蓝色,在两色环交界处出现铁锈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生铁片发生吸氧腐蚀

B.中心区:Fe–2e—==Fe2+

C.边缘处:O2+2H2O+4e—==4OH—

D.交界处:4Fe2++O2+10H2O==4Fe(OH)3+8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密闭容器中,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CH3OCH3),其过程包含以下反应:

i.CO(g)+2H2(g)CH3OH(g) ∆H1=?90.1kJ·mol?1

ii.2CH3OH(g)CH3OCH3(g)+H2O(g) ∆H2=?24.5kJ·mol?1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中,CO平衡转化率随条件X 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条件X为压强

C. X增大,二甲醚的产率一定增大

D. X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新制氢氧化铜存在平衡:Cu(OH)2 + 2OH— Cu(OH)42—(深蓝色)。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出现蓝色沉淀

B. ③中现象是Cu(OH)2 + 2OH— Cu(OH)42—正向移动的结果

C. ④中现象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D. 对比②和④可知Cu(OH)2氧化性强于Cu(OH)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工业回收铅蓄电池中的铅,常用Na2CO3或NaHCO3溶液处理铅膏(主要成分PbSO4)获得PbCO3:PbSO4(s) + CO32—(aq) PbCO3(s) + SO42—(aq) K = 2.2×105。 经处理得到的PbCO3灼烧后获得PbO,PbO再经一步转变为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bSO4的溶解度小于PbCO3

B. 处理PbSO4后,Na2CO3或NaHCO3溶液的pH升高

C.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处理PbSO4,Na2CO3溶液中的PbSO4转化率较大

D. 整个过程涉及一个复分解反应和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O2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吸入CO2时,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吸收的全部CO2中,有2/3转化为Na2CO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入”CO2时,钠箔为正极

B.“呼出”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C.“吸入”CO2时的正极反应:4Na+ + 3CO2 + 4e—= 2Na2CO3 + C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CO2,转移电子数为0.7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