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5753  175761  175767  175771  175777  175779  175783  175789  175791  175797  175803  175807  175809  175813  175819  175821  175827  175831  175833  175837  175839  175843  175845  175847  175848  175849  175851  175852  175853  175855  175857  175861  175863  175867  175869  175873  175879  175881  175887  175891  175893  175897  175903  175909  175911  175917  175921  175923  175929  175933  175939  175947  203614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时,溶液没有浑浊

B. 夏日的傍晚常常看到万丈霞光,该现象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C. 过氧化钠是一种强氧化剂,不可作为氧气来源

D. 胶体和浊液的分散质都不能通过滤纸的孔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B. 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C. 玻璃、水泥、陶瓷都为硅酸盐产品

D.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稀盐酸中加铁粉:2Fe+6H+=2Fe3++3H2↑

B.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O32-+2H+=CO2↑+H2O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D.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l-+Ag+=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类别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生理盐水

明矾

液态KNO3

蔗糖

B

CaO

海水

乙醇

C

胆矾

铝合金

AgCl

CO2

D

氢氧化钠

空气

Na2SO4溶液

食醋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的快,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B. 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有二氧化硫或氯气的尾气

C. 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铵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 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向待测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待测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外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 向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待测液中一定含有NH4+

D. 向待测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测液中一定含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Ⅱ

A

HClO具有强氧化性

HClO有杀菌消毒作用

B

铝比铁活泼

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C

与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

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D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浓硝酸能和浓氨水反应产生白烟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 NaHCO3、Al(OH)3 B. AgCl、NaHCO3 C. Na2SO3、BaCO3 D. Na2CO3、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3.84 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标况下气体2.24 L,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 0.24 mol B. 0.22 mol C. 0.18 mol D. 0.16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在古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广泛应用了化学知识,古代文献中大量记载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 我国古代文献《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这是因为KNO3能自燃

C.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D. 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为: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