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4401  24409  24415  24419  24425  24427  24431  24437  24439  24445  24451  24455  24457  24461  24467  24469  24475  24479  24481  24485  24487  24491  24493  24495  24496  24497  24499  24500  24501  24503  24505  24509  24511  24515  24517  24521  24527  24529  24535  24539  24541  24545  24551  24557  24559  24565  24569  24571  24577  24581  24587  24595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以下几种类推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镁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钠失火也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B)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Pb3O4也可以写成PbO?Pb2O3

(C)不能用电解AlCl3溶液来制取金属铝;也不能用电解MgCl2溶液来制取金属镁

(D)Fe与S直接化合可得到FeS;Al和S直接化合也可以得到Al2S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42    C.H2SO3    D.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白色固体可能由①氯化铵,②氯化铝,③氯化钠,④硝酸银,⑤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此固体投入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该溶液可使酚酞呈红色,若向溶液中加稀硝酸到过量,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原固体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存在②              B.至少存在②和⑤

C.无法确定是否存在③        D.至少存在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固体FeC2O4?2H2O放在一个可称量的容器中加热灼烧,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化,测得数据如下:

温度/℃

25

300

350

400

500

600

900

固体质量/g

1.000

0.800

0.800

0.400

0.444

0.444

0.430

根据计算分析推理,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25~300℃时固体发生变化的反应方程式                            判断的理由是                                    

(2)350~400℃发生变化得到的产物是           ,物质的量之比为              

(3)500℃时产物的含氧质量分数为                          

(4)写出600~900℃时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中预料之外现象的研究

化学实验中预料之外的现象往往包含我们还没有认识的事物规律。下面是某同学进行“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时观察到的预料之外的现象:

①铝丝表面附上的铜没有紧密吸附在铝丝的表面而是呈蓬松的海绵状;②反应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逸出,且在一段时间内气泡越来越快,经点燃能发出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科学研究还离不开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该同学先从理论上猜想铝丝表面产生氢气的多种可能原因,再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及现象记录:

取4根去油去锈的铝丝为A组直接和下列溶液反应,4根下半截缠上细铜丝的铝丝为B组和下列溶液反应,再取前面实验中得到的附有海绵状铜的4根铝丝洗净后作为C组和下列溶液反应作比较,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热水

硫酸铜溶液(2.0mol/L)

氯化铝热溶液(2.0mol/L)

饱和氯化钠

热溶液

A

只在开始时

有少量气泡

气泡较多,但比同浓度的氯化铜溶液少

有气泡,

比热水多

气泡比热水稍多,但比氯化铝溶液少

B

气泡比相应A多

气泡比相应A多

气泡比相应A多

气泡比相应A多

C

气泡比相应B多

气泡比相应B多

气泡比相应B多

气泡比相应B多

实验现象说明氢气的生成原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试推测该同学原来的猜想有哪些(不一定填满,不够也可以自己添加):

(1)反应生成的铜和铝组成原电池促进铝和水反应;

(2)          ▲                              

(3)          ▲                               

(4)           ▲                              

(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铜与浓硝酸反应和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

(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该实验,并叙述实验步骤。

药品:稀硝酸、稀盐酸、Zn粒、CaCO3固体。

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固体;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向广口瓶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2)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3)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浓度差异的结果,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简述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             

(2)苯酚钠溶液中通入气体:              

(3)氢氧化亚铁溶于稀             

(4)已知H+比Ag+更易与NH3结合,要使[Ag(NH3)2]+转化为Ag+,应加入的有效试剂是         ,实现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① 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次氯酸钠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         

② 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             

③ 对比①和②所得的实验结果,将I2、ClO-、SO42-按氧化性强弱顺序排列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氯化铁是工业上常用的净水剂之一。

(1)请写出氯化铁净水的原理。

(2)为尽可能地降低净水生产费用,应该用廉价的原料来制备氯化铁,最好是三废的综合利用。请提出一些用廉价原料制取氯化铁的方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对所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加以评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洁净的金属片A、B、C、D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

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金属活泼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

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A

ACu

+0.78

B

CuB

-0.15

C

CCu

+1.35

D

DCu

+0.30

请依据记录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四种金属中C的还原性最强

B.金属B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A、D若形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

D.A、B形成合金时,将该合金露置在空气中,A先被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往100 mL FeCl3溶液中,通入0.672L标准状况下的硫化氢气体,设气体完全被吸收,再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测得溶液中含有0.12mol金属阳离子,则原氯化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