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至35℃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法。

(2) 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3)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              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             (选填“增加”、 “减少”或 “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           (选填“增加”、 “减小”或 “保持不变”)。

 

【答案】

(1)抽样检测(样方)

(2) 25℃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降)

(3)如图(柱形分布合理、数值大致正确即可)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等(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减少    增加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至35℃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法。

(2) 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3)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              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             (选填“增加”、 “减少”或 “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           (选填“增加”、 “减小”或 “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桐花树(红树的一种)幼苗在盐度为1%~3%的环境中生长较好。为探究桐花树幼苗的最适生长盐度是多少,该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材料用具:生长良好、树龄相同的桐花树幼苗5株,培养瓶5个,
3%NaCl溶液,蒸馏水,其他必需的器材若干。
(2)实验步骤:
① 将5个培养瓶按A~E分别编号。
② 在培养瓶中分别加入浓度梯度相等的1%、           
3%的NaCl溶液。
                             ,按右图所示装置装配好。
④ 将装置置于适宜的        的环境下进行培养。每天观察
记录幼苗生长情况。
(3)实验记录:请设计一个表格以便对上述实验进行记录。
(4)实验结果:4天后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
(5)结果分析:致使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方案有明显的设计缺陷,主要有:
① 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② 从营养供给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③ 从实验设计科学性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0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至35℃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法。
(2) 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3)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             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            (选填“增加”、 “减少”或 “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          (选填“增加”、 “减小”或 “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桐花树(红树的一种)幼苗在盐度为1%~3%的环境中生长较好。为探究桐花树幼苗的最适生长盐度是多少,该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材料用具:生长良好、树龄相同的桐花树幼苗5株,培养瓶5个,

3%NaCl溶液,蒸馏水,其他必需的器材若干。

 

 

 

(2)实验步骤:

① 将5个培养瓶按A~E分别编号。

② 在培养瓶中分别加入浓度梯度相等的1%、           

3%的NaCl溶液。

                             ,按右图所示装置装配好。

④ 将装置置于适宜的         的环境下进行培养。每天观察

记录幼苗生长情况。

(3)实验记录:请设计一个表格以便对上述实验进行记录。

(4)实验结果:4天后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

(5)结果分析:致使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方案有明显的设计缺陷,主要有:

① 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② 从营养供给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③ 从实验设计科学性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开原市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桐花树(红树的一种)幼苗在盐度为1%~3%的环境中生长较好。为探究桐花树幼苗的最适生长盐度是多少,该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材料用具:生长良好、树龄相同的桐花树幼苗5株,培养瓶5个,3%NaCl溶液,蒸馏水,其他必需的器材若干。

(2)实验步骤:

① 将5个培养瓶按A~E分别编号。

② 在培养瓶中分别加入浓度梯度相  等的1%、            、3%的NaCl溶液。

                             ,按右图所示装置装配好。

④ 将装置置于适宜的         的环境下进行培养。每天观察记录幼苗生长情况。

(3)实验记录。

(4)实验结果:4天后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

(5)结果分析:致使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方案有明显的设计缺陷,主要有:

① 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② 从营养供给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③ 从实验设计科学性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