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通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

(2)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膜的类脂,并将它在空气一水接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组成。

(3)科学工作者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将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起初,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均匀分布,如下图所示:

①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将融合细胞置于0℃条件下保持40分钟,则融合细胞仍是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细胞融合时常用的病毒促融剂是_________。

(1)脂类分子

(2)磷脂双分子层(或两层磷脂分子)

(3)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②蛋白质分子的活动受温度的影响  ③仙台病毒


解析:

本题取材于教材外,原理却在教材内,是复习生物膜知识的基础。以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为核心,结合一些物理、化学常识,根据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材料(1)证明了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类物质。材料(2)由题意可推知细胞膜由两层脂类分子组成。材料(3)采用图解方式考查的知识还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根据题意,可分析出:①是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融合实验,由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②在融合前,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③观察融合后的细胞,开始红、绿色各占一半,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细胞膜表面,从颜色的移动可推知一定是蛋白质分子移动的结果。  0℃时,两种蛋白质分子的活性很低或基本不动。即温度能够影响蛋白质分子的活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吉安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价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列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个问题探究实例:
1925年,高特和戈来格尔用丙酮提取出细胞膜上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据此,学生得出了细胞膜是由连续的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推论。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应该怎么排列呢?
背景知识: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图-1)

如果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水”界面,“油——水”界面上磷脂分子的排列是什么样的呢?(结果如图-2)

如果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再高速振荡,形成油水乳液,油水乳液中磷脂小滴的结构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结果如图-3)

(1)图-3中A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是油?______。
(2)请根据探究-1和探究-2的结果推导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在图-4中绘出其简图(片段)。
(3)根据图-4所示结果,科学家利用纯磷脂制成“脂质体”,作为细胞模型。将“脂质体”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都没有变化。
①这一事实表明______。进一步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②彼德·阿格雷从人红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的膜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28道尔顿的膜蛋白——CHIP28,并证明它是一种“水通道蛋白”。请简述证明CHIP28确实与水分子运输有关的实验基本思路。
③有实验证明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该“脂质体”,若要使钾离子通过,则该“脂质体”模型中还需要具备哪些物质?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列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个问题探究实例:


(1)图-3中A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是油?                  
(2)请根据探究-1和探究-2的结果推导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在图-4中绘出其简图(片段)。
(3)根据图-4所示结果,科学家利用纯磷脂制成“脂质体”,作为细胞模型。将“脂质体”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都没有变化。
①这一事实表明:                                  。进一步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②彼德·阿格雷从人红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的膜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28道尔顿的膜蛋白—CHIP28,并证明它是一种“水通道蛋白”。请简述证明CHIP28确实与水分子运输有关的实验基本思路。                                                               
                                                               
③有实验证明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该“脂质体”,若要使钾离子通过,则该“脂质体”模型中还需要具备哪些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吉林省2010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理综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个问题探究实例:

 

 

 

 

 

 

 

 

 

 

 

 

 

 

 

 

 

 

 

 

 

 

 

 

 

 

 

 


   (1)图-3中A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是油?                

 

 

 

   (2)请根据探究-1和探究-2的结果推导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在图-4中绘出其简图(片段)。

   (3)根据图-4所示结果,科学家利用纯磷脂制成“脂质体”,作为细胞模型。将“脂质体”

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都没有变化。

①这一事实表明:                                                   。进一步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②彼德·阿格雷从人红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的膜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28道尔顿的膜蛋白——CHIP28,并证明它是一种“水通道蛋白”。请简述证明CHIP28确实与水分子运输有关的实验基本思路。                      

③有实验证明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该“脂质体”,若要使钾离子通过,则该“脂质体”模型中还需要具备哪些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云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列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个问题探究实例:

(1)图-3中A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是油?                  

(2)请根据探究-1和探究-2的结果推导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在图-4中绘出其简图(片段)。

(3)根据图-4所示结果,科学家利用纯磷脂制成“脂质体”,作为细胞模型。将“脂质体”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都没有变化。

①这一事实表明:                                   。进一步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②彼德·阿格雷从人红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的膜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28道尔顿的膜蛋白—CHIP28,并证明它是一种“水通道蛋白”。请简述证明CHIP28确实与水分子运输有关的实验基本思路。                                                               

                                                               

③有实验证明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该“脂质体”,若要使钾离子通过,则该“脂质体”模型中还需要具备哪些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