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都是由胰腺中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B. 向两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紫色

C. 胰岛素调节某些代谢过程,胰蛋白酶参与细胞内代谢

D. 人体内环境中失活的胰岛素会被胰蛋白酶催化水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B. 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

C. M、N分别为16、3 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了获得较多、较纯、较完整的甜菜总DNA,科研人员比较了A方法(通过CTAB裂解细胞,并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B方法(通过SDS裂解细胞释放核DNA,使蛋白质变性)、C方法(通过高盐沉淀蛋白质)从嫩叶、块根中提取总DNA的效果,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关检测结果如下,其中氯仿-异戊醇不溶于水且密度均大于水,DNA不溶于氯仿-异戊醇,蛋白质等溶于氯仿-异戊醇。分析回答:

结果检测

注:①纯净的DNA样品OD260/OD230值约为2.0,过低表明小分子物质残留较多;②纯净的DNA样品OD260/OD280值约为1.8,若比值大于1.8表示存在RNA残留,若小于1.8表示存在蛋白质残留。③得率是指每毫克组织所提取的DNA量。

(1)步骤③将DNA粗提液在65℃水浴保温60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步骤④“? ”表示___________。

步骤⑤中加RNA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影响DNA纯度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提取的DNA中RNA残留较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以嫩叶为材料提取DNA的得率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电泳可以直观对比DNA的完整性,分子大小不同的DNA在凝胶上迁移速率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条带。下图是上述实验中提取到的总DNA 凝胶电泳结果,其中M是已知大小的不同DNA的混合物。实验结果显示A、B方法提取的总DNA电泳结果只有一条带,而C方法有明显的“拖尾”现象。

①只出现一条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出现“拖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给工厂化繁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甘薯茎尖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为防止细菌污染,应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B. 脱分化时,应给予适宜光照诱导基因表达

C. 根据培养阶段的不同要调整培养基中激素比例

D. 0.3—0.5mm大小的茎尖有利于培养脱毒甘薯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倍体育种不能产生新物种

B. 单倍体育种会产生定向变异

C. 杂交育种的子代间会产生生殖隔离

D. 诱变育种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农田等土壤中,某生物实验小组尝试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计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的酶是___________;配制培养基时应以_____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

(2)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作为指示剂,培养后,培养基pH会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可使指示剂变红色。

(3)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___________。

(4)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样液稀释10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涂布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39、42和45。据此可得出每毫升样液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菌数为_________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液类叶绿素昀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被遮光状态,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A. 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

B. 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

C. 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

D.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结果如下图(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8〜10h,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实验中有2h是没有光照的,这个时间是______________h,实验12h,此时绿藻干重与实验前比较___________。

(3)图示实验过程中4〜6 h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62年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玉米等植物叶绿体的超薄切片,发现叶绿体基质中有20.5nm左右的细纤维存在,用DNA酶处理后细纤维消失。在肌细胞中由大量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中也有此种细纤维存在。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细纤维能够通过转录、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 大量的线粒体相互联系构成肌质体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C. 此种细纤维可能与生物的性状遗传有关,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D. 肌质体集中分布在肌细胞中需要ATP的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