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_________细胞内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呈递给_________、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是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2)在A时期,HIV浓度下降,此时免疫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免疫”“人体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式摧毁大多数病毒。在图中的B时期,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使病毒能逃避_________细胞对它的识别和攻击。

(3)艾滋病患者死亡原因往往是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其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已经减弱或丧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越大进化越快

B.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但许多变异不会导致进化

C. 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D.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H7N9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病毒,患者通常会伴随感冒症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病毒可在人工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B. 该病毒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

C. 组成该病毒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作为骨架

D. 该病毒和大豆叶肉细胞最大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二次(4月)质量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下列对于杂交瘤细胞及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分泌特异性抗体 B. 高度分化,不能增殖

C. 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 D. 上述过程为细胞融合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二次(4月)质量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多样性分为分子、个体、宏观3个层次,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分类层次的是

A. 环境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研人员发现某水稻品种发生突变,产生了新基因SW1,其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将该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后代“IR8水稻”,既高产又抗倒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育种时,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低频性

B. 进行“IR8水稻”的育种时,应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 “IR8水稻”拥有抗倒伏的性状,根本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

D. SW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如下图所示。甲图中I、Ⅱ、Ⅲ表示三种模式, 乙图为模式Ⅲ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模式I所示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调节,一个典型实例是____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能通过甲图中模式___进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的部位是____。

(3)人体血糖升高时,也可以通过甲图中模式Ⅲ调节____的分泌量,以维持

血糖含量的稳定。模式Ⅲ中,兴奋在A处的传递方向是(用乙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

(4)乙图中离子X是____,c对应的膜电位变化和a对应的膜电位变化___(“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省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4月)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洋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低温诱导,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B. 紫色洋葱作为食物被人们食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观察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现象越明显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理想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 题型:综合题

由于人为过度干扰,导致朱鹮仅剩下一个分布于狭窄山沟中的7只野生种群,为保护朱鹮及其生存环境,国家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下表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洋县境内野生朱鹮2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年)

3

6

9

12

15

18

21

24

增长速率(个/年)

1.2

2.1

4.0

8.2

13.2

9.8

4.3

5.1

(1)为保护朱鹮,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还可采取饲养和野化、放飞等_________保护措施。早期调查朱鹮的种群数量时,研究人员没有采取标志重捕法而是进行逐个计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保护区内朱鹮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型。第24年时的种群数量______(填“是”或“不是”)该保护区朱鹮种群的K值,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保护朱鹮时,对其天敌通常采取驱赶或防御措施,而不进行捕杀,因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