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形。第一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时期是         ,此时细胞中有       个着丝粒。

  (2)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处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识最合理的假设是                     

  (3)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    

  (4)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两个周期后,取出放射自显影后,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另一条染色单体有      条链含有放射性。

  (5)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可得到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酶与基因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1)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8
   (2)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白眼为隐性遗传
   (3)残翅是不利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50
   (4)2
   (5)果蝇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作用,酶的合成由基因控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在长翅果蝇的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在正常温度下催化反应使幼虫发育成长翅果蝇;而在较高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一些反应不能进行,造成长翅果蝇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但残翅果蝇体内的基因没有改变,仍然是长翅果蝇的基因,所以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是支翅果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1)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对其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当染色体第二次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__个着丝点。
(2)红眼(A)、正常刚毛(B)和灰身(D)的果蝇经过人工诱变可以产生基因突变的个体。
下图表示该突变个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上的相关基因。

①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2种)。
②若只研究眼色,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1果蝇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 。
③基因型为ddXbXb和DDXBy的果蝇杂交得F1,求F1,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3)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届江西省赣州十一县市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理综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14分)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⑴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形。第一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中有___个着丝粒。
⑵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处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识最合理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_____。
⑷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到第二个周期的中期,取出放射自显影后,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另一条染色单体有___条链含有放射性。
⑸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可得到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基因与酶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生物(一) 题型:综合题

(17分)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⑴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形。第一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时期是                     ,此时细胞中有     个着丝粒。
⑵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处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识最合理的假设是                                           。
⑶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
(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            。
⑷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两个周期后,取出放射自显影后,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另一条染色单体有            条链含有放射性。
⑸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可得到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酶与基因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天津市高三第三次月考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是多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通过分析这个系统的物质组成有助于认识这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①细胞中的水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细胞代谢越旺盛,其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       

②参与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组成,维持细胞形态、酸碱平衡等都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       。

③下图表示了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

图中X代表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现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培养液里,再加入下列几种有机物:

模拟化合物B的合成。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其中实验中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上述五种化合物中能作为原料合成化合物B的是_____(填序号)。

(2)长春碱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其作用类似于秋水仙素。它能抑制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有人认为长春碱有抗癌的作用,但是使用长春碱化疗时,会造成血细胞的减少,为了证明这种观点正确,请按照下面的设计思路完成实验。

供选实验材料:A.小鼠骨髓瘤细胞  B.小鼠造血干细胞   C.小鼠成熟红细胞

供选实验用品:D.动物细胞培养液  E.长春碱           F.秋水仙素

①你所选的实验材料以及实验用品是:                                             。

②将所选的实验材料都均匀分成两组,实验组加入       (填字母),对照组不加入此物质。

③讨论:若实验结果证明使用长春碱化疗会造成血细胞的减少,那么你认为受影响更大的是白细胞还是红细胞?                 

(3)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①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在理想状态下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            

②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两个周期后,取出放射自显影后,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另一条染色单体有             条链含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1)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对其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当染色体第二次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__个着丝点。

    (2)红眼(A)、正常刚毛(B)和灰身(D)的果蝇经过人工诱变可以产生基因突变的个体。

下图表示该突变个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上的相关基因。

    ①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2种)。

    ②若只研究眼色,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1果蝇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 。

    ③基因型为ddXbXb和DDXBy的果蝇杂交得F1,求F1,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3)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