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分)I.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在温度为30℃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图乙表示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试回答:

⑴图甲装置中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吸收灯光的热量,排除    的影响。

⑵图甲中,可通过改变             改变光照强度。

⑶光照强度为d时,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物质是           

⑷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      (填<、=、>)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从周围吸收       单位的二氧化碳。

⑸已知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则乙图中c对应的柱状体个高度将      

II.假定在30℃和适当的CO2浓度条件下,将某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表。

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O2变化量(㎎/100㎝2叶·小时)

-4

-2

0

2

4

6

8

10

12

12

上表中正值表示CO2的吸收量,负值表示CO2的释放量。

(1)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黑暗中14小时,则每100㎝2叶片共吸收的CO2量是      mg。

(2)将该植物叶片处以35℃以上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

图一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图二在黑暗条件下测定。另有对照实验,在30℃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以每一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研究结果如上图所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      ℃、      ℃。该植物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    ℃左右。你应用的实验依据是       

 

【答案】

I  ⑴光照对试管内温度的影响   ⑵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或相同距离用不同功率的灯泡照射)  ⑶ATP   ⑷ <    0   ⑸ 增高    II(1) 64 (2) 40  50   52  在52度时,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为零,说明植物已死亡。 

【解析】

试题分析:I(1)图甲装置中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一方面保证光线能够透过,另外一方面盛水玻璃柱可以吸收灯光的热量,排除由于光照引起的温度的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2) 图甲中,可通过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来改变光照强度。(3)光照强度为d时,光反应产生的ATP,在暗反应阶段被利用(4)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释放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叶绿体产生氧气量为6个单位,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6个单位的二氧化碳,而光照强度为零时(由图乙中a可知)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6个单位,所以叶肉细胞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为零。(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光合作用增强,叶绿体释放的氧气量增加,所以乙图中c对应的柱状体个高度将增高。

II  (1)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根据表格叶片吸收的CO2量为12×10=120 mg;黑暗中14小时,其仅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到外界环境的CO2则为14×4=56 mg,每100㎝2叶片共吸收的CO2量120mg-56 mg=64 mg。(2)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真光合作用速率在温度超过40℃后下降,呼吸作用在温度超过50℃后下降,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40℃、50℃。在52℃时,植物呼吸作用为零,说明植物已经死亡。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进行基本的实验探究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育种的问题
I.(11分)小麦品种是纯合子,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 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                           ;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                                
(2) 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            技术,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            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            
(3)自然情况下,A基因转变为a基因的变异属于               
(4)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
① 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常选择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
② 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的标记特点是                    ,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            被标记。
(5) 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           植株。
(6)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子代不可育现象,这时可用             进行处理。
II.(2分)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地上部分,则该西瓜植株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2)在自然状态下,若二倍体西瓜细胞的基因型由AaBb变为ABb,说明发生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共11分)
I.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1)实验原理:
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用细胞分裂素处理离体的叶片,记录              来证明。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                                                叶片随机分成A、B两大组,每大组再分别平分为三小组,分别标记为A1、A2、A3和B1、B2、B3
第二步:在A大组叶片上涂满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在B大组叶片的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3)设计记录结果的表格
(4)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5)举一例说明细胞分裂素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II.对“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进一步探究: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甲:摘除顶芽;乙:保留顶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浸泡;丙:保留顶芽,不做处理。每隔两天测量侧芽长度。
图14示研究小组记录的甲、乙、丙侧芽的长度
(单位:mm)

(6)根据以上研究内容,请为此项探究拟订一课题名称:                        
(7)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共11分)

I.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1)实验原理:

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用细胞分裂素处理离体的叶片,记录               来证明。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                                                 叶片随机分成A、B两大组,每大组再分别平分为三小组,分别标记为A1、A2、A3和B1、B2、B3

第二步:在A大组叶片上涂满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在B大组叶片的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3)设计记录结果的表格

(4)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5)举一例说明细胞分裂素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II.对“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进一步探究: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甲:摘除顶芽;乙:保留顶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浸泡;丙:保留顶芽,不做处理。每隔两天测量侧芽长度。

图14示研究小组记录的甲、乙、丙侧芽的长度

(单位:mm)

(6)根据以上研究内容,请为此项探究拟订一课题名称:                        

(7)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育种的问题

I.(11分)小麦品种是纯合子,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 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                            ;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                                

(2) 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             技术,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             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            

(3)自然情况下,A基因转变为a基因的变异属于               

(4)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

① 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常选择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

② 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的标记特点是                     ,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             被标记。

(5) 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            植株。

(6)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子代不可育现象,这时可用              进行处理。

II.(2分)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地上部分,则该西瓜植株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2)在自然状态下,若二倍体西瓜细胞的基因型由AaBb变为ABb,说明发生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