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银鳗在夏夭由河川游到在深海中产卵繁殖(生殖洄游),而幼鳗在春季自大海进入江河口,在淡水环境中成长。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目前鳗鱼资源越来越稀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大网眼的鱼网进行捕捞可以测定银鳗的年龄结构

B.银鳗的生殖洄游现象说明了海洋生物群落具有时间结构

C.银鳗的K值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D.银鳗的分布型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并不直接相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紫红色四种,已知花色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其控制色素合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母本 (需要╱不需要)去雄,套袋的目的是

(2)基因型AaBb植株自交后代(F1)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是(不考虑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

由此 (能╱不能)判断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若AaBb植株的自交后代(F1)中有一半是紫红花植株,说明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两种类型。请依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进行分析,并在答题卷的方框中标出B、b基因的位置。

①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紫红花:白花=1:2:1,则为第一种类型,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②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则为第二种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现在己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的研究:新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研究表明DNA合成有两条途径:“S途径”和“D途径”,淋巴细胞(浆细胞)有“S途径”和“D途径”;骨髓瘤细胞只有“D途径”;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_____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⑵单克隆细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__。

⑷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_____________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__________特点。

⑸图示过程,有两次的筛选。第一次是用HAT培养液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那么淋巴细胞(浆细胞)在HA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一定浓度的C02和适当温度(25℃)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3

9

36

8

(1)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达到光饱和。结合光合作用过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02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mg/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合成葡萄糖的量为_____________(mg/lOOcm2叶.小时)。

(3)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CO2 吸收量(mg/100cm2 叶.小时)

1

小麦

叶片

25℃、 9千勒克司

a

2

30℃、15千勒克司

b

3

玉米

叶片

25℃、9千勒克司

c

4

30℃、15千勒克司

d

若实验测得_________________(用表中字母作答),则说明高温、强光照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不大;

实际测得d>b,由此判断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较好的植株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小题

一、为了增强发酵效果,提髙秸秆的营养价值,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髙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纤维素是植物多糖,它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是

A.能源物质

B.储能物质

C.结构组成成分

D.将不同的细胞粘连在一起

该菌株在生态系统中能促进 循环。

(2)用 培养基来扩大培养纤维素酶髙产菌株,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 ,以防止培养基沾到三角瓶壁或试管壁上。为了测定纤维素酶髙产菌株的数量可以用 法在培养基上进行测定。

(3)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有关。

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突变的IPA1基因转入水稻细胞中从而获得某水稻新品种。

(1)培育该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的核心是构建 。该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 .在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过程中,常用氯化钙处理土壤农杆菌,以增加 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进入宿主细胞。

(2)在含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育成植株过程中可以将含有愈伤组织的培养物放在摇床上,通过 培养分散成单细胞。其中培养过程正确的是

A.配制只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倒在灭菌试管中凝固成半固体

B.从灭菌的根、茎或叶上切取一些小组织块,进行培养

C.这种单细胞具有细胞质丰富、液泡大、细胞核大的特征

D.水稻体细胞与这种单细胞的全能性表达程度大不相同

(3)利用水稻细胞制备原生质体时,需在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中进行处理,该溶液浓度与水稻细胞中的 浓度相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用吸水纸的目的是吸去多余的液体

B. 用龙胆紫溶液对细胞进行染色后,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 为了能观察得更淸楚可直接使用髙倍物镜

D. 若能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则细胞是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因素来诱导多倍体的产生,目前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A.醋酸洋红 B.生长素 C.秋水仙素 D.白细胞介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吉林两省八校高一上期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是关于溶酶体(一种具单层膜的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 ,c是 ,d是

(2)细胞器d是细胞进行 的主要场所;细胞器c不但可进行蛋白质加工,也是 合成的“车间”。

(3)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1.4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 图中①表示磷酸、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含氮碱基

C. 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 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