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可能出现(  )
A.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改变B.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
C.蛋白质的功能发生改变D.以上各项都可能发生

分析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解答 解:蛋白质一个氨基酸改变,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可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
故选:D.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e过程需要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B.c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
C.d过程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D.在线粒体中可以发生a、b、c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研究人员对桫椤种群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为调查某保护区桫椤种群和所处群落的特征,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在小溪流两侧各取一条调查带,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取样.
(2)桫椤及其他地被植物在涪陵磨盘沟自然保护区内呈斑块状分布,群落的这种水平结构是由生活环境和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不同造成的.
(3)科研人员调查了福建瓜溪三个种群中桫椤的树龄大小,绘制成如图:

①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或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桫椤种群死亡高峰出现在幼苗阶段→幼株植物过程中,长此下去,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变成衰退型.
②桫椤幼苗呈集群分布,随幼苗生长,幼苗间的种内斗争及幼苗与地被植物间的竞争都将会加剧,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变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①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3、4、5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2装置,玉米幼苗保持弯曲生长的是1、6.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②根据1和3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③根据1号与2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④根据1号与4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⑤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1),图2设计的是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B.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
C.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回答下列与生物膜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1)某研究小组在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时需先获得纯净的细胞膜,选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来获取细胞膜的原因是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将成熟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由于发生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再通过离心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能(填“能”或“不能”)用原核细胞获取细胞膜.
(2)在光学显微镜下通过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的存在.
(3)下列关于生物膜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的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Ⅱ.为探究渗透实验中影响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五组渗透装置(所用半透膜为相同面积的同种半透膜),漏斗内注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清水液面和蔗糖溶液液面相同,每隔5分钟记录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
实验二:取五组渗透装置,漏斗口分别用不同面积的半透膜封好,将盛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漏斗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清水液面和蔗糖液面相同,每隔5分钟记录蔗糖液面上升的高度.
两组实验中经测量后记录的数据如表:
实验一:

时间

液面上升高度(mm)
蔗糖浓度
0.1
g/mL
0.2
g/mL
0.3
g/mL
0.4
g/mL
0.5
g/mL
5min246810
10min3691215
15min47111518
20min47111518
实验二:

时间

液面上升高度(mm)
半透膜面积
1cm22cm23cm24cm25cm2
5min1012141618
10min1516171818
15min1818181818
20min1818181818
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实验二分别探究的是蔗糖溶液浓度、半透膜面积对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影响.
(2)实验二中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是0.5g/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是构成细胞内蛋白质、胃蛋白酶必不可少的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B.Mg是叶绿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C.Fe是血红蛋白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D.P是磷脂、DNA、RNA等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d过程中,大量钾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d点时,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