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80×107

40×107

23×108

1)图中虚线表示 ___________N点时出生率______________(选填“>”、“<”或“=”)死亡率。

2)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点)。

3)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环境容纳量(K值) = 145%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次生 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K值为环境容纳量,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

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固定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未被利用、分解者利用和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使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3)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种群数量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种群数量达最大值N时出生率=死亡率。

2)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3.1×109-4.6×108+6.6×108+1.53×109=0.45×109百万千焦,因此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0.45×109/3.1×109×100%≈14.5%

3)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种高等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的是______,将它们分离的原理是_____

2)相同条件下,两者的呼吸强度较小的是________植物,理由是___________

3AB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台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AB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__

4)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3: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填“O2”或“CO2”)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如图(其中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秃鹫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图中有_______条捕食食物链,起点是________

2)若该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 M 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3)若该图示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那么鹿所获得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向外,未标出 的能量还有____________

4)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如热带雨林),要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上的补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将甲、乙两株大小、形状和生理状况相同的幼苗放置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装置中培养,其中甲的培养液为完全培养液,乙的培养液为缺镁的完全培养液。给予两装置相同且适宜的恒定光照,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缺镁会影响_____________的合成,曲线①对应_____________植株所在的装置中的CO2浓度变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AB时间段,该植株叶肉细胞中的C3的含量_____________C点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高密度水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 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

B. 鱼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

C. 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 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两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食物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 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

D. 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仅就AB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而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横坐标表示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一般情况下,A可表示抵抗力稳定性,B可表示恢复力稳定性

B.若横坐标表示由草原到森林的演替,A可表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B可表示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数

C.若横坐标表示时间,AB可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D.若横坐标表示某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数量的变化,A可表示种内斗争的情况,B可表示个体所占有的资源和空间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口罩需求的与日俱增,住建部对不同场所产生的废弃口罩提出了明确的处理要求。为加快废弃口罩的处理,某科研团队准备从土壤中筛选能髙效降解一次性口翬(熔喷布)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居民小区、办公场所、商场产生的废弃口罩可作为生活垃圾中的其他垃圾进行收集转运。为避免环境污染和病原体的传播,废弃口罩必须先进行严格的_____________处理。

2)细菌大多分布在距地表约38cm的潮湿土壤层,因此土壤取样时,一般要_____________。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纤维(PP,组成仅含有CH两种元素),用于筛选的固体培养基除需加入经过处理的聚丙烯粉末外,还应加入_____________。为提高培养基灭菌效果,灭菌锅的压力和温度应达到___________,并维持1530mn。在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加目的菌的浓度。

3)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P结合而显色的染色剂,可使目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如右图所示。为保证筛选出的细菌分解PP的能力最强,应当选择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目的菌群。

4)已知目的菌分解PP需要多种酶的共同参与,工厂化降解PP时可利用包埋法来回定目的菌,该方法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_________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某种植物种子进行甲、乙、丙、丁四种处理,将每种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用于在不同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发芽率;另一组用于测定种子中脱落酸、赤霉素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表和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方法

种子萌发率/%

(室温、保湿)

0

(4 ℃、保湿)

100

(4 ℃、水浸种)

98

(4 ℃、干燥)

0

1)请结合表分析,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表和图分析,有同学提出了两种激素对种子的萌发作用不同的观点,为了验证两种激素对种子萌发所起的不同作用,现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萌发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配制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和赤霉素水溶液。

②取600粒颗粒饱满的白菜种子,均分为________组,并编号。

③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A组和B组的白菜种子,并将各组都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的萌发率。

⑤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