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以A给分。

A.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载体是

(2)要使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进行切割。假如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

(3)切割完成后,采用酶将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称为

(4)再将连接得到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棉花细胞,利用植物细胞具有的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出抗病的棉花。

(5)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

A.淀粉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6)转基因棉花获得的是由该表达产物来体现的。

B.人体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各种现成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所摄取的营养物质中,不作为能源物质的是等;同质量下,贮能最多的物质是;糖类中,作为细胞主要能源物质的是

(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3)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与该功能相适应的小肠的结构特点是…………………………(   )

①小肠粘膜有皱襞,其表面有很多绒毛②小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有多种消化酶③粘膜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突起④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小肠⑤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

(4)从人体消化道中获得A、B、C三种酶,已知A、B、C三种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0、9.0、7.0,在适宜条件下,将三种酶液分别与淀粉混合,结果汇总如图甲;将三种酶液分别与蛋清混合,结果汇总如图乙;将三种酶液分别与多肽混合,结果汇总如图丙。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A、B、C三种酶分别为

2)A、C酶分别由分泌。

 

【答案】

 

A.(1)从细胞中分离   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Ti质粒

(2)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   A  

(3)DNA连接酶

(4)感染   全能   筛选(选择)

(5)C

(6)抗病性状

B.(1)水、无机盐、维生紫   脂肪   葡萄糖

(2)肝脏   胆汁

(3)A

(4)1)胃蛋白酶   肠肽酶   唾液淀粉酶   2)胃腺   唾液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7上海卷)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_。

(2)图中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③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7上海卷)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下图是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1)图中标号1是_________。

(2)HIV在非寄生时,不能进行_________活动,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__细胞。

(3)HIV的感染和繁殖过程大致可分为吸附、侵入、复制、_________和释放。在侵入的过程中,进入寄主细胞的是_________。

(4)下列能正确表示病毒在寄主内的繁殖曲线的是_________。

(5)HIV经反复感染寄主细胞,最终将导致_________功能减弱以至丧失。此时患者如被细菌感染,易出现并发症。从结构上说,HIV属于_________生物,细菌属于_________生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_________等,对杀灭HIV无效。

(6)试举两例说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9分)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   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    ___。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B.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右图。

(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
1)累积量最高的是_______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该部位没有______________结构。
2)吸收量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_______作用吸收水分.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中_______

4)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点处的细胞
(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①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⑧细胞膜上的多糖 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A.①②    B.②⑧    C.⑨④    D.①④
(4)由磷构成的细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7年上海单科生物高考(解析) 题型:简答题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 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下图是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1)图中标号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HIV在非寄生时,不能进______________活动,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细胞。

(3)HIV的感染和繁殖过程大致可分为吸附、侵入,复制、_______和释放。在侵入的过程中进入寄主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

(4)下列能正确表示病毒在寄主内的繁殖曲线的是

(5)HIV经反复感染寄主细胞,最终将导致_______功能减弱以至丧失。此时患者如被细菌感染,易出现并发症,从结构上说,HIV属于_______生物,细菌属于_______生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杀灭HIV无效。

(6)试举两例说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下图表示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部分代谢途径,图中A、B、C、D、E、F、G表示物质,①、②、③、④表示过程。

(1)脂肪消化后的产物,大部分先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______________。

(2)物质E是______________,物质F是______________,物质G是______________。

(3)在过程①、②、③、④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________,需要消耗氧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B从小肠肠腔中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到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层细胞膜。

(5)在消化道中,淀粉变为物质B,需经过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和_______酶的催化分解。

(6)肌糖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体中氨基酸的主要来源途径有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分解、糖类等物质的转变和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7年上海单科生物高考(解析) 题型:简答题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B.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右图。

(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

1)累积量最高的是_______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该部位没有______________结构。

2)吸收量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_______作用吸收水分.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中_______

4)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点处的细胞

(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①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细胞膜上的多糖    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由磷构成的细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