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功能基团有关,而且与空间结构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生物技术实验]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蔬菜的原因是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 ,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 ;试说明盐在泡菜制作中的作用:

(3)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在于 的加入。

(4)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

(5)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子弟三中高三11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染色单体

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子弟三中高三11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变化中,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 CO2

C.ADP+Pi+能量→ATP

D.H2O →[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子弟三中高三11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蔗糖浸渍冬瓜条能使冬瓜条变甜,这是因为( )

A. 蔗糖分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部

B. 蔗糖分子分解为葡萄糖分子后进入细胞

C. 蔗糖分子进入细胞间隙

D. 细胞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进入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子弟三中高三11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先增后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七台河田家炳高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1为某植物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环境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注:有机物紫葡萄糖,单位:mol)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在_______________。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_℃。

(2)若在20℃与37℃积累的有机物量相等,则20℃光反应产生的有机物量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0℃;若30℃时因某种原因部分气孔突然关闭,则五碳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_______。当环境温度高于60℃时,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相关的酶的活性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3)在40℃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用于该细胞的呼吸作用时需穿过__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

(4)从该植物的叶绿体中提取出色素并层析分离后得到4条色素带(如图2)。如果选取的是秋天发黄的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则显著变化的色素带为______________。(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七台河田家炳高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

B.蛋白质失活都通过破坏肽键来实现

C.“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

D.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滴加清水、吸引,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下图所示细胞将发生

A. 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变浅

B. 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加深

C. 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不变

D. 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