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两点分别为电表和电表两电极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a点,电表不会发生偏转

B.刺激c点,电表偏转一次,电表偏转两次

C.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

【答案】B

【解析】

题图图中有三个神经元,两个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同一个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且在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A、因为a点为电表①两极的中点,故刺激a点,又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故电表①不会发生偏转、A正确;

B、刺激c点,由于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电表①偏转0次,电表②偏转两次,B错误;

C、兴奋由c传导到e时,中间经过了突触结构,故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

D、由于b、c和d位于一个神经元上,故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D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①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NA片段有________个碱基对,该DNA分子应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DNA分子中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了遗传信息。

(3)如果将14N标记的细胞培养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该细胞在培养液中分裂四次,该DNA分子也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

(4)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头孢羟氨苄(如图所示)被人体吸收的效果良好,疗效明显,且毒性反应极小,因而广泛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多种疾病的治疗。已知酰胺(CON)键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下列对头孢羟氨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头孢羟氨苄的化学式为C16H14N3O5S·H2O

B. 1 mol头孢羟氨苄分别与NaOH溶液和浓溴水反应时,需消耗4 mol NaOH3 mol Br2

C.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1 mol头孢羟氨苄可与7 mol H2发生反应

D. 头孢羟氨苄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废水中含有多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研究者利用培养基分离出能降解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如图1所示。

1)据题意分析,图1中的培养基类型与接种方法分别是______

A.通用培养基,划线法

B.通用培养基,涂布法

C.选择培养基,划线法

D.选择培养基,涂布法

2)为鉴定图1中微生物的种类,下列可作为鉴定依据的有______(多选)

A.菌落的大小B.菌落的表面C.菌落的颜色D.菌落的形状

为了将图1培养基中的真菌与细菌分离,新制了PDA培养基(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蒸馏水)并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接种时用绒布轻按图1培养基表面,使绒布面沾上菌落,再将绒布轻按在新制培养基表面,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

3)比较图12可知,图1中菌落______(填编号)为细菌,判断理由是______

4)图2中出现菌落5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

A.绒布未灭菌

B.被抗青霉素细菌污染

C.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D.由无菌培养基自然发生

经分离纯化后分别测定真菌、细菌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如图3所示。进一步研究发现,真菌能将所产生的降解酶分泌到胞外起作用,而细菌不能分泌,降解酶只在胞内起作用。

5)据图3,说明两种菌降解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差异。______

6)从细胞器角度,分析说明细菌不能向胞外分泌降解酶的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A. 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 乙直立生长

C. 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 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图2是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后,若研究了不同大气CO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1中所示生物外,还必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除了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5. 6×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 2×108kJ,则人能获得能量___________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2kg,人比原来增重___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2)由图2可以看出,CO2液度升高会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Cu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放牧及环境条件的改变,该草原逐渐演变成沙漠,这种演变现象称为________。沙漠植物由于彼此竞争营养和水分倾向于______________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乙烯的作用下,生长素的合成减少

B.若没有生长素,植物体内无法合成乙烯

C.生长素可在转录水平上影响乙烯的生成速率

D.生长素和乙烯在促进菠萝开花方面起协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岛屿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果蝇Ⅱ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Ⅱ染色体 与相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甲与乙互为同源染色体

B.说明了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C.灰身基因 N 与黑身基因 n 为等位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非线性排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