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减肥与健康

肥胖症本身并不致命,但肥胖会带来一系列的代谢问题: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容易患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在肥胖问题持续加重以及国内不断提高的爱美和健康意识,国人开始关注健康减肥,生酮饮食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

生酮饮食是一种能比较快速地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体脂率的饮食方式。它的饮食特点是高脂肪、适量蛋白、低碳水化合物。正常情况下机体主要靠糖类来供应能量,在生酮饮食中糖类摄入量很少,使机体的由糖类供能转变为脂肪供能。

当人体需要脂肪供能时,脂肪酶作用于脂肪将其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入血液中,在氧气充足时被活化,生成脂酰辅酶A后被转运到线粒体中,发生氧化后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柠檬酸循环最终释放能量(合成ATP),这部分能量占脂肪供能的95%

需要注意的是柠檬酸循环中脂肪酸与糖类是同步协作供能的,缺一不可:当体内脂肪分解过多,糖类较少,脂肪酸氧化生成的乙酰辅酶A会因为无法进入柠檬酸循环而大量积聚。为维持人体供能,肝脏会将乙酰辅酶A转化为酮体——约30%乙酰乙酸,60%~70%的β-羟丁酸和极少量的丙酮,这三者统称为酮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酮体的产生是人体自然保护机制,合成的酮体会及时被其他组织消耗,但当酮体生成的量超过组织细胞的利用能力时,血液中酮体浓度过高,血液酸碱平衡会被破坏,从而引起酸中毒,称为酮症酸中毒。因此生酮饮食虽减脂效果较好,但仍需慎重选用。

1)在文中涉及到的能源物质有________,通过细胞呼吸过程,将_______________等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能量用于合成___________,为生物体供能。

2)结合本文分析,图中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发生①过程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结合酮体的物质组成分析可知,在______(有/无)葡萄糖参与脂肪代谢时,脂肪代谢产生能量更多。

3)现网上流传一份生酮饮食食谱,10天瘦3公斤,其食谱如下

早餐:半个西柚、两个鸡蛋、腌肉

午餐:半个西柚,蔬菜沙拉,肉类

晚餐:半个西柚,蔬菜沙拉,肉类

该食谱中缺少富含_____(有机物)的食物,该食谱不能长期食用的理由是______

4)正常情况下,人体酮体含量很低尿液中是测不到的,当酮体大量产生时,多余的酮体会随尿液排出,可用尿酮试纸检测。某人在按(3)中食谱进行减肥的同时用尿酮试纸监测酮体产生量,下图为比色卡说明,若持续检测到紫色色块产生,他应采取哪些措施。

颜色

浅黄色块

浅灰色块

浅褐色块

深红色块

紫色色块

说明

浅黄色表示阴性,尿液中不含酮体,随着颜色的加深,表明体内酮体含量增多

_______

【答案】糖类、脂肪、蛋白质、ATP 糖类 ATP 无葡萄糖 碳水化合物(糖类) 饮食中缺少糖类,体内脂肪会分解为酮体,血液中酮体浓度过高,血液酸碱平衡会被破坏,引起酮症酸中毒。 适当增加糖类食物的摄入

【解析】

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这些小分子称为结构单元。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如多糖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的能源物质,而糖原是动物的贮能物质。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免疫、运输、识别等。核酸包括DNAR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脂肪(贮能物质)、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等。

1)在文中涉及到的能源物质有糖类(主要能源物质)、脂肪(贮能物质)、蛋白质(生物大分子)、ATP(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呼吸一般消耗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过程,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能量用于合成ATP,为生物体供能。

2)细胞呼吸的底物主要是葡萄糖,在无葡萄糖时,消耗脂肪供能,图中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发生①过程的条件是无葡萄糖。结合酮体的物质组成分析可知,葡萄糖也能产生乙酰辅酶A,经转化生成酮体,因此在有葡萄糖参与脂肪代谢时,脂肪代谢产生能量更多。

3)该食谱中缺少富含碳水化合物(糖类)的食物。饮食中缺少糖类,体内脂肪会分解为酮体,血液中酮体浓度过高,血液酸碱平衡会被破坏,引起酮症酸中毒,因此该食谱不能长期食用。

4)若持续检测到紫色色块产生,说明体内酮体过多,脂肪代谢过多,因此应适当增加糖类食物的摄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酒精性肝炎是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患者会发生肝细胞损伤、肝脏炎症反应甚至肝衰竭。研究人员发现酒精性肝炎患者粪便中粪肠球菌占菌群的559%,而健康人粪便菌群中此类细菌仅占0023%,据此认为酒精性肝炎与粪肠球菌有关,并开展了系列研究。

1)肝细胞能够____,在人体的血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肝细胞还具有分泌胆汁和解毒等重要作用。

2)某些粪肠球菌能够分泌一种外毒素——溶细胞素,研究人员根据溶细胞素基因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对三组志愿者的粪便进行PCR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①图1中对照组是____的志愿者。检测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炎患者组____________显著高于另外两组。

②继续追踪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图 2),此结果表明____________。这两组结果共同说明粪肠球菌产生的溶细胞素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发病和病情密切相关。

3)为进一步研究酒精、粪肠球菌和溶细胞素与酒精性肝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4组,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处理

1

2

3

4

灌胃溶液成分

不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

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

不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

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

灌胃后提供的食物

不含酒精

不含酒精

含酒精

含酒精

肝脏中出现粪肠球菌个体所占比例

0

0

83%

81%

肝脏中出现容细胞素个体所占比例

0

0

0

8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长期过量摄入酒精能够使肠道菌群中粪肠球菌所占比例显著升高,而且酒精能够破坏肠道屏障,导致____,使酒精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

4)为进一步检验溶细胞素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否依赖于酒精的存在,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肝脏细胞、提纯的溶细胞素和酒精进行了实验。

①请写出实验的分组处理及检测指标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结果为____,则表明溶细胞素和酒精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独立发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肝细胞膜运输葡萄糖分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处于饥饿状态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可来自于肝糖原的分解

B.爬山过程中,葡萄糖可与肌细胞膜上载体结合进入细胞

C.进餐后,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式为易化扩散

D.人造脂双层对水的渗透性远低于葡萄糖的通透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室内观赏植物白掌分成8组,用不同的温度和光照强度进行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1)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在_______实验条件下白掌的光合速率最小。

(2)光合作用将______中的O氧化为O2,并将CO2还原为________,这一系列反应需要利用光反应生成的 ________。在适宜光照环境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不同,这表明高温可能影响了卡尔文循环中______的活性。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小组欲探究其他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选择黑藻、水、碳酸氢钠和大烧杯等材料用具进行单因子对照实验。他们提出的假设是______。实验中应怎样控制可变因素(自变量)的变化?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13 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为证明促进生长的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进行了实验。其中一组实验的设计如图所示,另一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甲病由显性基因控制,Ⅱ7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仅考虑乙病和丙病,Ⅱ6的基因型是DDXBXb

C.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Ⅱ6在减数分裂的后期I发生了基因重组

D.若Ⅲ15是乙病携带者且为丙病携带者的概率1/100,则Ⅲ15和Ⅲ16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约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在果蝇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__________

(2)果蝇的有眼与无眼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F1雄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让F2中全部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3雄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__用测交方法鉴定F2双杂合红眼雌果蝇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图Ⅰ表示某动物细胞(2N=4)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Ⅱ中①④表示该动物有性生殖时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b、c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物质或结构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Ⅰ中甲、丁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而核DNA数目相同

B. 该动物性腺中存在图Ⅰ所示的所有细胞分裂方式

C. 图Ⅱ中处于③时期的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 图Ⅱ中②对应的时期包含了图Ⅰ中的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很容易大量繁殖。如图是利用小鼠制备破伤风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制备过程中,破伤风类毒素作用于图中过程_____(填数字),进行这一过程的目的是获得小鼠的_____细胞。

2)过程②所用的化学诱导剂为_____,融合完成后可形成_____种两两融合的细胞。③④进行的均为_____过程,其中过程_____能得到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3)上述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写出两种即可)

4)在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感染,应向培养液中添加_____。利用单克隆抗体诊断破伤风的原理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