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人的原发性血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男性只要含有H基因就表现为患病,而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患病;人的先天性夜盲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人群中调查发现,甲、乙两个家庭各育有一儿一女,甲家庭成员表现型为:母亲正常,父亲和女儿均只患原发性血色病,儿子只患先天性夜盲症;乙家庭成员表现型为:母亲和儿子两病皆患,父亲和女儿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甲家庭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利用H基因探针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发现一女婴体内存在与探针配对的核苷酸序列,是否可以确定该女婴一定患原发性血色病,理由是_______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家庭的遗传情况_____(亲子代的表现型可不标出)。

【答案】X染色体隐性遗传 甲家庭中双亲均无先天性夜盲症,儿子患该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又因乙家庭中母亲患该病,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儿子患病,可以排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HhXBXb 不可以确定,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患病,该女婴虽能检测到H基因,但基因型可能为HHHh。因而无法确定该女婴是否患原发性血色病

【解析】

根据甲家庭中双亲均无先天性夜盲症,儿子患该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乙家庭中母亲患该病,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儿子患病,可判断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说明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男性只要含有H基因就表现为患病,而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患病。据此答题。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判断的理由是甲家庭中双亲均无先天性夜盲症,儿子患该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又因乙家庭中母亲患该病,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儿子患病,说明母亲传给儿子一个隐性致病基因就使儿子表现了患病,可判断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发性血色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先天性夜盲症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甲家庭的母亲不患原发性血色病,但其女儿表现患该病(HH),说明母亲含有H基因,又根据其儿子只患先天性夜盲症(hhXbY),可判断母亲的基因型为HhXBXb。由于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患病,该女婴虽能检测到H基因,但基因型可能为HHHh。所以即便是检测到女婴体内存在与探针配对的核苷酸序列,也无法确定该女婴是否患原发性血色病。

3)乙家庭母亲两病均患,基因型为HHXbXb,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hhXBY,所生儿子两病皆患,基因型为HhXbY,女儿表现正常,基因型为HhXBXb,用遗传图解表示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某些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与NaCl的跨膜运输有关。当CFTR蛋白结构异常时,会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肺部感染,引发囊性纤维病。下图为一个人体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B.由图可知,Na排出细胞与K+进入细胞都属于主动运输

C.如果大量Cl进入神经细胞,将有利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形成

D.CFTR蛋白与两种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说明载体蛋白不具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的生物总是处于急性应激刺激(如捕食)或长期的环境压力(如高温、饥饿或过氧化环境)之下,科研人员以线虫为实验材料,探究机体在受到急性应激刺激后应对长期环境压力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列实验。

1)研究人员通过每5分钟轻敲培养线虫的培养皿模拟急性刺激(共150分钟),随后让其处于长期慢性的环境压力下。

①机械刺激线虫时,其感受器产生___________,传导至RIM神经细胞,促使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酪胺。酪胺是平衡急性应激和长期环境压力的关系的___________分子。

②观察野生型线虫与酪胺受体基因突变体受到急性应激后的生存率,如图1

据图可知,野生型线虫的生存率___________(高/低)于酪胺受体基因突变体。由此推测,在急性应激刺激下,酪胺可___________(促进/抑制)线虫对后续长期环境压力的反应,影响线虫对环境的抗逆性。

2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酪胺对受长期环境压力(饥饿)下的反应机制,如图2所示,急性刺激诱导RIM分泌酪胺,在其作用下,启动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促使胰岛素样蛋白与小肠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转录因子(DAF-16SKN-1HSF-1等)被磷酸化,阻断其进入___________,最终促使组织细胞摄取利用___________,满足线虫对逃跑等急性刺激反应的能量需求,而无法提供更多能量应对长期环境压 力的影响。

注:胰岛素样蛋白的作用相似于胰岛素。

3)请你根据该项研究结果,提出可以帮助人类应对压力的治疗措施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①②④⑤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1/2的原因之一

D.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a,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甲

B.l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乙,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

C.1中的数量关系由I变化为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复制;由变化为,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

D.符合图1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与图l对应的细胞内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Aa控制),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图为某家族部分系谱图,其中已故男女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无法获知,Ⅱ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5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

C.4和Ⅲ10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D.8和Ⅲ9再生一个孩子患病概率为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 ),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P n )变化示意图。下列有 关表述,错误的是(

A.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一 般呈“S”型增长

B.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由于b点时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故图示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4月,《Reproductive BioMedicine》期刊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到2100 年,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即试管婴儿技术)诞生的人数可能将达到全球总入口的35%—4亿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婴儿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是_____

2)体外受精首先需采集卵子,成熟的卵子能与_________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大致过程是受精卵_____囊胚_____组织器官的分化。

3)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 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_______以维持培养液的正常pH。母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_____,这为胚胎在母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

4)借助于胚胎分割技术,理论上一次可以获得多个胎儿,胚胎分割操作过程霄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将_____均等分裂。

5)人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要维持地球的和谐有序发展,我们必须关注生态工程建设。下列结构示意图最能体现生态工程中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癌症。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闭合球形囊泡,在治疗癌症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将抗癌药物包埋于脂质体内,将单克隆抗体连接在脂质体膜上,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癌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结合,用于癌症的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基因工程中,利用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将_______________包埋于脂质体内,从而使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

3)研究发现:奥曲肽能够抑制癌细胞增殖。如图表示将不同浓度的奥曲肽处理组分别培养24h48h72h,测定细胞生长情况并计算抑制率。

①由图中结果可知,奥曲肽作用_____________h抑制效果最显著。奥曲肽对癌细胞的抑制率受_____________的影响。

②在培养过程中,癌细胞虽然不具有____________的生长特点,但应定期____________,以便清除代谢产物。

4)从红豆杉树皮中能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为实现工厂化生产,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大量生产,写出生产过程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